国有股转让能否引领上市公司重组热潮?
http://business.sohu.com/
|
[ 田磊 朱宁燕 ] 机构:[ 西南证券 ]
|
日前,在中国证监会就停止国有股减持答问中,谈及“国有股可通过协议转让”问题时回答,“在法人股仍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国有股的转让可以通过协议转让渠道进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改进上市公司质量,给证券市场引入新鲜血液的重要渠道……”业内人士认为,以国有股权协议转让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新一轮的资产重组热潮有望形成。不过,由于国有股股权性质变化过程中的价格尚难确定,大规模“国有股权转为非国有股权”式的重组近期似难以出现。
日前,深宝安A、新疆天业、天然碱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大股东所持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拨事宜均获得批复。这似乎预示,当前阶段通过国有股权在国有企业间的无偿划转完成重组,可能不失为一个较有效的办法。只是,对此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目前出现的大多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是当地政府进行机构改革调整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并不是出于重组的目的。如四川全兴2002年6月份发布公告,经国家财政部批复,公司原大股东成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将所持四川全兴国家股21513.1653万股全部划转给四川成都全兴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原来,原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因政府机构调整已经撤销,而四川成都全兴集团有限公司是成都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股股权和国有资产的单位,自1997年9月以来已经授权行使全兴股份国家股股东权利。类似的还有成都华联,2002年4月份经国家财政部批复,成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将所持的该公司1478万股国家股划转给成都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这也是成都市政府进行机构改革调整的要求。对此,正象其公告中所说的“股权划转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实质影响”。
但是,某些上市公司则是通过国有股权的划转引入新的“东家”,实施实质性重组的,新“东家”自然是“国字号”。虽然从国有股权减持角度看并不完美,但在现阶段这对某些“国字号”上市公司的重组却不失为解燃眉之急的办法。6月5日,广电网络(原ST黄河科)公告称,公司原大股东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将持有的公司国有法人股5675.6127万股无偿划转给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的事宜已经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批准。事实上,2001年在陕广电的帮助下,广电网络进行了“大换血”,剥离掉全部资产和债务,并受关联方陕西电视台委托经营其四个频道的全部广告业务,收取一定托管费用。事实上,正是依靠这部分利润公司实现扭亏。只是,由于股权划转一直没有得到批复,陕广电只能在幕后操作,如今得到主管部门的首肯,名正言顺地走上前台了。其他如ST海泰、ST黎明,也正是利用国有股权在国资企业间较为容易的转让,实施了重组,摆脱了困境。股权在国有企业之间转让,划转前后国有股权的性质没有变化,规避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事实也证明,国有企业之间的国有股权划转是较容易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实质性的重组也有望较快展开。2001年以来,一些上市公司曾发布公告通过国有股权划转寻找“国字号”重组方,能否顺利完成且拭目以待。
|
2002年6月27日11:17 |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