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现在变成了怎么保持股价不下降的问题,其中更重要的是偿还政府欠老职工社保的资金,而股票全流通是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的办法,国有股全流通不是减持变现,这是两个问题。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此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以上看法。
吴敬琏认为,建国初期,我国社保实行现收现付制度,老职工的社保问题并没有显现出来。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保制度引入了个人账户制,个人账户制是一种个人年轻时积累起的社保基金,在需要的时候取用。这样,包括已退休的老职工和快退休的个人账户就成了空账户。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些老职工的社保已隐性地交过了。长期以来,国家实行高积累,低消费,老职工们领了几十年的低工资,积累下的钱政府拿去投资国企去了。因此现在实行个人账户制,应该把这笔钱从国家的手里拿出来,交到老职工的社保个人账户中去。
有一段时间,有些国企发一笔钱有偿解除工人的劳动合同,但是在没钱的企业,老职工的社保问题却没有着落。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老职工的钱是国家拿走的,不能由单个企业来出,富的给,穷的就不给,现有的国有资产应该为老职工的社保补偿买单。
吴敬琏认为,国有股减持为社保买单不妥。去年,国家大幅度提高社会统筹,大幅度降低个人账户后,社会基金每年只需要几千亿的资金缺口。后国家出台了国有股减持政策,即一家公司上市减持10%的国有股变现。这个方案很多人不同意。国有股减持导致了股价大跌,导致国有股减持变成了怎么保持股价不下降的问题。
他说,中国股市价格偏高是中国证券市场错误规则决定的,中国发展证券市场是要为国企脱困服务的。因此,要维持高股价,就要让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根据市场供求规律,让股价趋高。如今,要筹集社保基金需要国有股减持变现,就改变了规则,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行不通的。
他认为,减持国有股不一定要A股变现,还有H股、红筹股,这些股票不存在部分流通问题,而且市值也很大。国有非股份制资产等也可为社保基金拨付,政府不能随意改变游戏规则。发展证券市场是为了解决国企脱困问题,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造成了A股市场上的同股不同权问题。国企上市公司形成了“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权仍然由政府持有,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全部股权的54%,而且第二名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
国有股不流通,已经对国有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造成了影响,股票价格难以反映公司的基本面,证券市场难以健全。因此,国有股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已相当必要。国有股全流通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必需,不该和国有股减持混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