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国有股退出正了应这句西谚。
6月23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减持国有股,国有股通过证券市场退出的大门关上。与此同时,一扇窗子隐然打开:管理层表示,已暂停的国有股向非国有单位协议转议审核工作,经联席会议决定,继续正常进行。
对于福建三农(相关,行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早在2000年12月,福建三农第一大股东三明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就拟将其持有的国家股3100.68万股转让给民企西安飞天科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财政部暂停审批,股权转让的双方后来只得签订股权委托管理协议,三明市方面将国有股股权托管给西安飞天。公司董秘姜炳华说对本报称,“我们希望早日实现股权转让。”
据不完全统计,像福建三农这样将国有股股权托管给非国有单位的上市公司在深沪股市有近40家,国有股协议转让恢复正常,意味着这些上市公司将名正言顺地由“国”字号改姓“民”字号。
国有股协议转让“解冻”的政策威力自不止于此。业内人士普通认为,新一轮的资产重组热潮有望形成,民营企业接手国有股将是重组的主旋律,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格局有望打破。协议转让将成主流
福建三农还在等待财政部的审批。比它更早进行股权托管的健特生物(相关,行情)也在等,该公司董秘陈波称,在停止国有股减持后,公司就股权转让事宜进展情况询问了财政部。“他们的说法不是很明确。”
2000年9月,民营企业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就与原ST国货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商业总公司达成协议,拟受让后者所持有的青岛国货国家股2811万股(占总股本的24.73%),并签订了《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尽管此后上海华馨对青岛国货进行了大量的资产重组,ST国货也更名为健特生物,但股权转让申请一直在财政部等待批准。
时至今日,财政部方面并未就国有股向非国有单位的协议转让作出正式表态,但不少专业人士均表示,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国泰君安市场研究员认为,国有股协议转让将会成为国有股权流动的主要方式,民营企业接手国有股会越来越多。
总体来说,国有股权的转让主要有无偿划转、拍卖和按协议价格转让三种形式。早在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减持国有股以补充社保基金的暂行办法之前,也就是2000年8月份,为配合国有股减持工作,财政部暂停了国有股向非国有股单位协议转让的审核工作。尽管如此,但国有经济成分战略性退出的大政策却一直未变。在国有股股权流动方式中,因国有股拍卖而出现的转让所占比例并不大,而国有股无偿划拨的对象还是国有经济成分,所以国有经济成分退出,只能依赖国有股协议方式。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影响国有股协议转让的相关政策性因素已经基本消除。
这则已有消息称,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在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时(含公开募股上市的股份公司),国家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选择地放弃控股地位,允许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控股。民企掀起重组浪潮
在国有股协议转让中,非国有单位接手的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接受国有权股权转让的非国有单位将主要是民营企业。
股权转让往往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前奏曲。实行股权托管的上市公司无疑将掀起重组的第一波浪潮,它们早就等着第一天。
健特生物董秘陈波称,如果公司大股东的股权转让获得批准,上海华馨能名正言顺地入主公司,那么对公司的发展肯定是好事,公司的重组工作将更为彻底,经营将更为顺利。他说,近两年来公司大股东的股权毕竟只是托管经营,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上海华馨尚不能放开手脚地干。
在股权被托管的上市公司中,象健特生物一样重组比较成功的并不多。更多受托的民营企业往往不敢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延误了上市公司的重组进程。因为股权托管形式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严格来说,受托方还不是上市公司真正的大股东,只是行使大股东的职权,一旦托管协议解除,受托方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比如ST闽闽东(相关,行情),在福建德亚集团托管其国有股期间,资产重组力度就很小,没有任何大的资产置换方案出台,致使公司面临退市危机。
毫无疑问,一旦股权转让被批准,将为上市公司实质性资产重组打开巨大的空间。有专业人士称:还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重组行列,重组的对象主要还是一些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毕竟对于国有股股东而言,卖了总比烂了好。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民营企业掀起的重组浪潮将受到地区性限制和行业限制。一般来说,作为国有股权实际持有人的地方政府,往往希望上市公司留在本地,所以更愿意向本地民营企业出受控股权。
来源:[证券时报·财经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