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停止减持套现,令广大投资者放下了硌在心头巨痛的一块石头。但也有人视为利空,理由是国有股终究需要减持,“长痛不如短痛”。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作为投资人,面对的都是实际的真金白银,假如“长痛不如短痛”意味着无法抑制和挽救的大出血、大崩溃……,如此彻底的一了百了,难道就是“长痛不如短痛”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吗?
国有股减持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的症结都建立在损害投资者利益和损害证券市场公平原则的基础之上,因而不可能不对股市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既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没有必要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套现来筹集资金”,同时,目前在未找到更好的减持方法之前不通过二级市场、也不影响国有股向战略投资者协议转让,那么,何苦非要以牺牲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来硬推一个不合时宜的减持方案呢?
说到国有股减持,有些人总是以“高大全”为理想境界。高,就是将国有股减持的目标定位于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大,就是利益最大化。全,即“全流通”。证券市场股权结构人为地分裂成流通和不流通两大部分,是证券市场一切弊端的总病根,但这一问题与国有股“一股独大”联系在一起,就不是单纯的市场结构问题了,决不是单纯解决流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的。“高大全”的主观意愿虽然是好的,但是“一步到位”脱离中国国情,操之过急,势必意味着将中国证券市场推翻重来,陷国家、陷市场、陷投资者于两难的境地。
国有股停止从证券市场减持和套现,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落实了纠错机制。国有股减持既然无须给证券市场带来致命的短痛,那么,在方向正确和政策得当的前提下,特别是在纠错机制的辅助下,应该不至于成为证券市场的长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