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桑达(相关,行情)、唐钢股份(相关,行情)等相继获准增发,通过对最近获准增发的公司质地的分析,我们发现,增发门槛提高后,获准增发的上市公司质量普遍提高。门槛提高防止“捞一把”
重融资、轻使用,增发之后很快就业绩变脸曾是盲目增发的顽疾。据有关统计,2001年度实施增发的18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0家业绩出现下滑。针对上市公司过多的增发行为以及增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证监会于7月26日颁布实施了《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提高了增发门槛,使许多只想通过增发“捞一把”的上市公司取消了增发方案。
门槛提高,排除了一大批有增发意愿但不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的扩容压力。如果以2002年中期业绩计算,年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大约有130家左右,占上市公司的比重并不是很高,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增发的要求。如果能够合理控制增发的节奏,并且加强对增发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对整个市场中长期的负面影响将会大大降低。新政策倾斜好公司
质量优良的上市公司出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等原因,确实有值得投资的项目,产生的资金缺口,向资本市场实施股权融资是符合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
与以往的增发条件进行对比,新政策对盈利能力要求的提高,使增发政策向发展势头较好的上市公司倾斜,进一步体现了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增发新股的股份数量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0%的,其增发提案还须获得出席股东大会的流通股(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的规定,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上市公司增发数额,遏制过度“圈钱”。两公司增发意在发展
从最近宣布增发的几家上市公司来看,情况还算不错。
唐钢股份(000709),公司自1997年上市以来,凭借不断地挖潜改造,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扎实稳健的管理,已连续四年效益稳步增长,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业绩水平。钢产量年平均增长12.98%,钢材产量年平均增长15.75%,主营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13.04%,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7.18%,净利润年平均增长11.41%,上市以来每股收益一直保持0.50元左右。
但从公司的长远发展看,阻碍公司效益增长的问题之一是后部工序能力不足。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投资建设超薄带钢生产线刻不容缓。而唐钢股份此次增发筹集到的资金将全部用于该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将给公司每年带来2.34亿元的利润。
深桑达(000032),该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信息产品。在全球信息产业不景气的形势下,公司1999-2001年电子信息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5亿元和5.9亿元,年均增幅高达50.1%。此次增发对深桑达来说,又将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公司增强技术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
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增发将会更加趋于规范。相信新形势下的增发带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将是更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