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经济学家认为,国有股减持有望软着陆。此言诚然不虚。但该经济学家认为,软着陆的核心就是A股价值的回归。这个“推倒重来”的新版本一出,市场顿时一片惊慌。
同“推倒重来”论一样,新版本的“价值回归”论说的也是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前者说,中国证券市场市盈率太高,应该挤泡沫。后者则指A股和H股同一种商品在两个资本市场呈现两种差异较大的价格,这已背离了价值规律。从现象上看,这些问题无疑都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学家的任务本应是客观地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辩证施治,对症下药。只有庸医才会头痛医头,脚痛治脚。
中国股市的市盈率高企,不能一概而论。考虑到占总股本约1/3的流通股承担着几乎全部的流通成本,而占总股本2/3的非流通股却以1元甚至接近零成本的价格享受着股价提升的超倍权益,因此,目前的市盈率显然是不真实的。解决股市泡沫过大的方案如果不是从非流通股入手,而是从流通股入手的话,势必造成赔大钱的流通股投资者替赚大钱的非流通股东挨板子的冤案。至于A股、B股和H股的价格双轨制甚至三轨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归根结底也是股权分裂所造成的,不能把板子单单打在A股投资者的屁股上。
国有股减持曾经沿袭向流通股投资者圈钱的思路,高价从A股流通市场套现,从本质上讲,就是要A股流通股东承受非流通股进入流通的全部成本。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而这种不公平又是用国家的名义,打着筹集社保基金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旗号进行的,A股流通股投资者挨的是包着红绸子的硬板子,蒙受的不只是皮肉之苦,更是侵骨之痛。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实属万不得已。因此,国务院决定国有股停止证券市场减持套现,投资者无不感到由衷的高兴。
谁也不会愚蠢到以为国有股从此不再减持了。按照现在的政策,国有股将逐步向民营企业协议转让,向外资转让。笔者以为,当国有股不再一股独大的时候,虽然证券市场依然需要面对非流通股进入流通的冲击,但由于那时的非流通股不再具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特权,这就具有了用市场化方式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有股减持的软着陆,将有利于从根本上维护投资者利益。
如果按照“推倒重来”的说法,中国股市需要再跌个1000点的话(请注意,彼时上证指数(相关,行情)已在1300—1500点区间),那么,中国几千万投资者以接近倾家荡产的代价,即使换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投资机会,谁还有余力接过这根重振股市的接力棒呢?没有别人,除了虎视眈眈的外资和刻意打压股市的投机资金,决不会再有为中国股市作出极大贡献的广大投资者。今天,按照某经济学家提出的办法,让“A股的价格有所下降,H股的价格适当提升”的话,那么,也将出现另一种“劫贫济富”,就是A股市场投资者用自己一辈子积攒的血汗钱,来为H股的投资者埋单。这里,一方大(相关,行情)多是喝稀粥的,另一方则不乏吃鱼翅的。
周小川主席曾经指出:“任何改革举措,只有在市场稳定和投资者权益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得以推进。”最近又说:“任何规则的制定和制度的推行,都要考虑市场的进程,要以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稳定市场环境为原则”。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屡屡发现,利好的后面总是紧跟着利空,利好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利空的政策平台。国有股减持软着陆是广大投资者拍手称快的大利好,但是,如果按照那种“两头凑“的馊主意,岂不又成了特大利空的平台?可怕的是,这样的馊主意居然出自似乎拥有较多话事权的经济学家之口,这对于市场投资者不能不构成莫大的威胁。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时候,我们的经济学家才能多出一些真正对广大投资者有利的好主意而少出些专门算计投资者权益的馊主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