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网上交易软件
·网上交易
·客服电话:8008205158

财经首页 |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沙龙 | 产经 | 企业 | 经管 | 外汇 | 理财消费 | 在线315 | 在线兴业 | 酒城| 会展 | 道琼斯
股市首页 | 要闻 | 快报 | 个股 | 上市公司 | 机构 名家 | 热点 | 数据 | B股 基金 期货 | 论坛 | 网上交易 | 俱乐部: 记者 股民
我的搜财
用户名 密码
个股查询
财经搜索
搜狐首页 >> 财经首页 >> 股市风云 >> 证券要闻 >> 国有股减持叫停 >> 最新报道
对停止国有股减持政策的解读和操作建议
http://business.sohu.com/
[ 刘峰 ] 机构:[ 世纪证券 ]
  一、对政策的解读

  6月23日,国务院公布了"不在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我们对此政策的理解是:

  单纯从内容上看,政策并没有更多的实质内容,因为去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国有股减持暂停以来,市场普遍的预期是本届政府任期内国有股减持已不可能进行,由于国有股减持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新一届政府组成后的前期也不可能马上进行,因此从时间上看,在明年6月份之前将不会考虑国有股减持政策。而政策的出台不过是再次确认了市场的预期,由暂停到停止,实质内容不多。

  但是,此项政策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却非常重大,其作用超出了政策本身的内容。考虑到政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舆论导向的转变,表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在政策导向上,政府先后出台了优先满足市场需要的市值配售政策、暂停增发及严格限制增发条件,外资参股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审批办法;在舆论导向上,主管部门负责人利用各种场合公开支持证券市场稳定向好,内容包括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引进国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QFII),保护投资者利益等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主管部门直接干预舆论导向,比如三大证券报刊"再读年报"系列评论,将大幅下滑的企业业绩解读为业绩良好;以社论形式推出了"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监管指导思想。在这一系列举措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后,政府只有痛下猛药,将导致本次股市下跌的源头--国有股减持政策全面停止。这至少表明了政府的两层意图:一是政府强烈支持股市向好,不惜将自己制定的政策推倒重来;二是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和看法已经基本抛弃所谓的"市场化"策略,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加"转轨"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实质就是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一切不合理行为,甚至违规违法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所有制度性缺陷都是可以容忍的。这完全否定了近年来备受主管机关推崇的市场化、国际化思路和从严监管的基本理念,给操纵市场、以投机为特征的庄家们吃了定心丸。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停止国有股减持政策是一系列利好之后的最大利好,是政府最重要的"表态"。

  不过,在政府强烈支持作多的同时,投资者也要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首先,经过二十余年的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的基本体系已初步建立,市场的力量在增强,政府的力量在削弱,政府对市场的操控能力已大不如以前。比较普遍认同的看法是,政策推动虽然能改变短期的市场走势,但长期而言,市场自有其内在规律,政府对市场的长期趋势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市场从去年6月份下跌以来,暴露了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许多是涉及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制度,比如混乱的公司治理结构、虚假的财务信息、大肆圈钱却无回报,导致平均收益率逐年下降,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不强,而这正是证券市场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虽然国有股减持是本次下跌的导火线,但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不具有投资价值。停止国有股减持消除了市场大规模扩容的恐慌,维护了市场公平(国有股没有优先流通的权力),但并不能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性缺陷,原有的市场格局依然如故,即仍然是一个以投机为主的资金推动型市场。

  二、投资建议

  解读此项政策,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1、当前政府强烈支持市场向好。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仍然是政策市,政府对市场还有强大的影响力,所以应坚持以作多为主的操作理念。中国市场仍然是资金推动型的,在当前的资金状况比较充裕情况下,只要政府有意推动,可以将股指推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但由于本次行情是由政策主导的,必须密切留意政策的细微变动。

  2、目前推出的系列利好政策基本上都是权宜之计。由于对证券市场的基本制度缺陷采取了回避态度,公司业绩没有改善的迹象,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讨论投资价值意义不大。从长远来看,市场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因此,我们在坚持以做多为主的操作理念时,必须注意控制好风险,即短线看多,长线仍将看空。

  3、该项政策重申国有股权可以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交易,意味着财政部暂停受理国有股权转让的政策将会放开,上市公司重组的进度大大加快,重组的案例会更多,更多的民营企业可能借壳上市,将对二级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我们对政策的理解,建议重点关注两类股票:

  一是上证180(相关,行情)指数成份股,特别是其中的低价股。理由是,目前的市场仍不具备绝对的投资价值,风险控制必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证180指数成份股的市盈率相对较低,目前加权平均为30倍左右,远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同时,低价股的风险也相对较低,在目前市场风险仍然较高的情况下能较好地回避风险。

  二是资产重组板块。由于资产重组板块可以离开业绩谈预期,容易符合投机市场的心理,特别是在短期炒作气氛比较明显的情况下,资产重组板块容易吸引大量短线资金,一呼百应。同时,资产重组也比较符合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中国加入WTO后,几乎所有产业均面临升级和资源整合的问题,也面临国有资产的改组和退出,客观上需要资产重组。

  

2002年7月4日11:39

我来说两句 推荐给我的朋友(短信或Email)

内容相关文章
  • 经济学专家:国有股减持叫停属于寅病卯医
  • 收盘评论:7月进行振荡调整
  • 国有股减持叫停:博弈并未结束
  • 旧规则 新变化--国有股减持风波后遗症分析
  • 社保基金空翻多 国有股减持叫停实质和内涵
  • 沉默中爆发--停止减持的台前幕后
  • 国有股减持叫停中的实质和内涵
  • 刘纪鹏:解决国有股问题可“化整为零”
  • 夫唯不争故无尤--评停止国有股减持
  • 国有股寻找新下家
  • 作者相关文章

    机构相关文章
  • 专家点评:证券市场运行的质量问题应更重视
  • 专家点评:中国联通在港大涨,关注A股
  • 专家点评:券商增资 靠业绩说话
  • 专家点评:仰融被逮捕 资金出逃、利空消化
  • 专家点评:电力改革 利于竞争
  • 夏门钨业发新股 中信证券无消息
  • 专家点评:稳定市场 利于股市止跌回稳
  • 世纪证券点评:应密切关注债市的新动向



  • 搜狐首页 >> 财经首页 >> 股市风云 >> 证券要闻 >> 国有股减持叫停 >> 最新报道
    最新资讯
    ·有关人士表示国有股向外资转让政策敲定
    ·刘纪鹏:国有股协议转让应该降温
    ·(独家)联通A股:变相的国有股减持和QDII
    ·国有股:悬剑入水 潜龙翻波
    ·联通发A股 初探国有股减持
    ·民企频频接盘国有股权 40多家民营企业现身
    ·主管部门未审批 深万山国有股转让叫停
    ·杨帆:国有股应无偿送给流通股股东
    ·方向光电:国有股划转第一股
    ·两家国有股转让获批 国退民进提速
    ·(独家)国有股“占权”转让将添新患
    ·转让不应内外有别 质疑深圳对外转让国有股
    ·国有股协议转让将推动新一轮重组
    ·国有股转让审批速度缓慢 呼唤市场操作
    ·调查表明停止国有股减持提升了股民信心
    ·有关专家建议:切实解决国有股权的转让
    ·(独家)国有股场外减持的隐患和误区
    ·国有股减持软着陆:外资并购国企办法草拟
    ·国有股退出成商集团 新大股东有意转售外资
    ·交大南洋公司赴港上市 国有股减持重现江湖
    ·国有股协议转让“解冻” 民企再掀重组热潮
    ·惊闻新版国有股减持推倒重来
    ·国有股减持、QFII机制 关注两种可能
    ·长痛不如短痛:辩证地看待国有股减持
    ·对停止国有股减持政策的解读和操作建议
    ·上半年部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情况一览
    ·经济学专家:国有股减持叫停属于寅病卯医
    ·国有股减持叫停:博弈并未结束
    ·社保基金空翻多 国有股减持叫停实质和内涵
    ·国有股减持叫停中的实质和内涵
    ·刘纪鹏:解决国有股问题可“化整为零”
    ·夫唯不争故无尤--评停止国有股减持
    ·国有股转让能否引领上市公司重组热潮?
    ·王国刚呼吁加紧国有股减持的相关研究
    ·国有股减持停止 投资理念如何选择
    ·国有股减持要以协议转让并购的方式进行
    ·吴晓求:国有股减持叫停不影响社保资金
    ·停止减持国有股 政策杠杆能把股市撬多高?
    ·国有股减持喊停首日证券营业部见闻
    ·刘纪鹏:国有股减持被停止意味着什么?
    ·停止国有股减持是为“十六大行情”奠基?
    ·中国证券市场国有股减持大事记
    ·停减国有股,巨大的财富怎么赚?
    ·吴敬琏:国有股全流通与减持是两码事
    ·国有股减持进展如何?专家把脉股市方向
    ·萧灼基:今年推出国有股减持的可能性不大
    ·国有股减持:会摔第四个跟斗吗?
    ·两会委员:国有股减持之前可建监护基金
    ·民企频频接盘国有股权
    ·联通发A股初探国有股减持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5102181转6835电子邮件 sunnyjia@sohu-inc.com
    Copyright © 2002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