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网上交易软件
·网上交易
·客服电话:8008205158

财经首页 |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沙龙 | 产经 | 企业 | 经管 | 外汇 | 理财消费 | 在线315 | 在线兴业 | 酒城| 会展 | 道琼斯
股市首页 | 要闻 | 快报 | 个股 | 上市公司 | 机构 名家 | 热点 | 数据 | B股 基金 期货 | 论坛 | 网上交易 | 俱乐部: 记者 股民
我的搜财
用户名 密码
个股查询
财经搜索
搜狐首页 >> 财经首页 >> 股市风云 >> 研究报告 >> 2003年证券市场展望篇 >> 2003证券展望
2003年:震荡探底后回升
http://business.sohu.com/
[ 银国宏 贺俊 ] 机构:[ 华夏证券 ]
Stock Code:1A0001
  困扰股市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般而言,股市走大牛离不开四个条件:持续增长的宏观经济、积极向多的股市政策、股市的深幅调整、新的资金盈利模式。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今年尽管宏观经济面很好,但由于其它条件不具备,所以,股市运行与宏观经济面相背离。从这四个条件来看,目前我们唯一可以预期的实际上只有一个条件:持续增长的宏观经济;至于股市的深幅调整和股市政策积极向多这两个条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就股市调整幅度而言,究竟调整幅度达到多少算深?实际上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既可以是40%,也可以是50%,甚至可以是60%,但国外通行的观点是指数调整50%就算基本到位,而我国股市具有一定特殊性,目前40%的调整幅度算不算已经到位,我们还难以断言,还需要看其它几个条件。资金盈利模式是困扰目前股市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市场监管的加强,投机盈利模式已无立足之地,而当前市场点位下,投资盈利模式又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目前我国股市还不具备走大牛的基础,只有当市场完全进入了一个价值区域,也就是说,只有当市场投资盈利模式已经形成时,我国股市才能走出牛市。

  1、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非流通股的流通一直是困扰我国股市上涨的一个老问题,尽管2002年6月24日已宣布暂停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国有股减持,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化,非流通股问题已逐步成为市场的中心和焦点,各种矛盾都集中到了非流通股问题身上,许多金融创新和改革措施也因此而难以实行,种种迹象表明,非流通股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瓶颈,尤其是在股指持续下跌了19个月的今天,解决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似乎已不容回避。
问题的关键在于,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妥善解决非流通股问题的途径。非流通股是按市场价格流通还是按净资产值流通,谁都不知道,未来政策将怎么安排,投资者无法进行合理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选择退出观望,显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股市的国际化问题。近两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步伐已越来越快,股市的国际化已可预期。从目前我国股票价值来看,价格相对偏高,那么股市的国际化必将使股价重心整体下移,这将成为我国股市运行的一个中长期趋势。从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以及我国股市的国际化步伐来看,我国股市与国际接轨的时间已经不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股价将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中,大资金显然无法运作。国际化对股市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长远的,影响的实际上已经不是简单的资金流入和流通问题,而是股市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问题,QFII制度从表面上看会增加市场资金供应量,但从本质上看,它会引导市场投资理念,而这才是它给我国股市带来的最本质的东西。

  3、资金的盈利模式问题。盈利模式是决定大资金进出市场的关键。从我国股市历史盈利模式来看,绝大部分以投机方式谋取利益,投资很难获取暴利。而随着我国股市监管的日益加强,投机环境已不复存在,而投资价值又没有出现。所以,当前股市可以说是一个既缺乏投机价值又缺乏投资价值的市场。在这种市况下,大资金真是左右为难。但自从有些上市公司开始实行管理层收购以后,一些大资金似乎又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通过为管理层提供资金信托形式谋取利益。既然通过其它方式一样可以赚钱,那它们还何必再到风险较大的二级市场搏杀呢?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证券市场的大问题,是投资者极为关注的敏感问题,也是导致当前市场跌跌不休的根本性问题。有的问题解决需要动大手术,而有的则通过股价的合理调整就能够解决。但在这些问题真正解决或明确之前,我们认为股市很难产生大行情。

  历史上,我国股市共经历了四次一年以上的大调整。第一次调整从1993.2--1994.7,调整时间为16个月,调整结束后指数涨到1053点,上涨727点,涨幅为223%;第二次调整从1994.9--1996.3,调整时间为19个月,调整结束后指数涨到1510点,上涨990点,涨幅为180%;第三次调整从1997.5--1999.5,调整时间为25个月,调整结束后指数涨到2245点,指数上涨1188点,涨幅为72%;第四次调整从2001年6月14日开始,目前正在进行之中(见附图)。根据这几次调整,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调整带来大行情。前两次调整后虽然股指没有创出历史新高,但有创新高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第四次调整后股指仍有创新高的潜力。2、调整时间在逐步延长。第一次调整历时16个月,第二次调整历时19个月,第三次调整历时25个月,第四次调整已经经历了19个月,目前仍没有结束的迹象。从股市调整周期越来越长的运行规律来看,我们认为第四次调整时间不应低于25个月,也就是说,第四次调整结束时间应在2003年7月份之后。但从我国股市历年牛市起点时间来看,下半年一般发动大行情的概率不大。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不能排除下一轮大牛市后延的可能性,即推延至2004年年初。这样,第四次调整可能历时30个月左右。3、新一轮牛市的起点一般为调整行情的最低点或接近于最低点。第一次调整后的大牛市起始于325.89点,为调整行情中的最低点,第二次调整后的大牛市起始于512.84点,为调整行情中的最低点,第三次调整结束后的大牛市起始于1047.83点,仅比调整行情中的最低点高22.71点。而从行情调整的运行形态来看,第二次和第三次调整都是以典型的ABC三浪调整结束,由于第三次调整属于大牛市运行中的调整,所以C浪没有创出新低。但其它几次调整,C浪都创出了调整中新低。据此我们认为,第四次调整中的C浪也必定创出新低。

  根据波浪理论,C浪调整时间和幅度一般要大于A浪,其杀伤力也远大于A浪。A浪从2001年6月14日的2243点调整到2002年1月29日的1339点,历时近7个月,跌幅为40.3%;C浪调整从2002年6月24日的1748点开始,如果按A浪的跌幅来量度,那么C浪至少应该调整至1048点,再考虑到新股对指数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C浪调整到1100点附近完全是有可能的。

  当然,第四次调整已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它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实际上,本次股市调整既是一次股价结构调整,更是一次思想观念的调整,从股价到投资理念,从股市监管到市场运行模式,都将经历一次深刻的洗礼。从这种意义上讲,本次股市调整已经不是一次简单意义上的指数修正,而是一次意义深刻的市场结构性调整,这次结构性调整的任务决定了本次股市调整所需要的时间会比以往更长。

  以上分析表明,2003年股市重心将下移,股指将震荡筑底回升,股指在震荡筑底过程中,我们不排除产生局部行情的可能,但反弹高点一般不会太高,全年整体运行区间将在1100--1500点之间,或绝大部分时间在该区间运行。

  1500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位,不仅仅是因为1500点是历史上数次行情的高点和两年来政府多次干预的政策底,更重要的是1500点是一个中长期牛熊分界线,蕴涵了非常深刻的意义。所以,股指一旦跌破1500点,1500点就会成为市场多头一个非常大的技术阻力位。1500点上方堆积的大量筹码在弱势中显然无法解决,由此,我们认为1500点将成为2003年行情的高点。

  从运行方式来看,明年股指可能以震荡探底回升方式运行,在上半年以震荡方式探底,在下半年或以后可能探底后回升。

  市场热点与投资策略

  2002年行情属于一种"硬着陆"后的反弹行情,因而超跌低价股,尤其是深圳本地低价股表现异常抢眼,今年涨幅居前的个股大多为低价股。但明年市场热点不可能完全拷贝今年,因为明年行情整体既是震荡探底行情,那么行情应属于"软着陆"性质,不同于"硬着陆"式的暴跌行情,它不仅下跌相对比较温和,延续时间长,而且股价调整比较理性,超跌或严重低股股票不容易出现。这样,抢反弹的机会就不会很多,所以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抢反弹。一旦底部明确,成交量放大,投资者应果断买进;反之,形态一旦走坏,就应立即离场。在操作策略上,投资者应以波段操作为主,坚持快进快出,进出都应以成交量变化为准则;在时间上,可以重点关注两个时间位:年初和年中。

2002年12月16日08:24

进入个股论坛 我来说两句 推荐给我的朋友(短信或Email)

内容相关文章
  • 收盘评论:大盘仍将处于震荡探底的格局之中
  • 作者相关文章

    机构相关文章
  • 2003年:震荡探底后回升
  • 机械行业:热增长下的冷思考
  • 有色金属行业近期动向及发展趋势
  • 操盘要点:深入挖掘近期放量股
  • 三聚氰胺价升相关公司受益
  • 预估业绩防“地雷”近身 3季度季报有看点
  • 中短期市场已经到达低位
  • 仍不排除节后再进行最后一跌



  • 搜狐首页 >> 财经首页 >> 股市风云 >> 研究报告 >> 2003年证券市场展望篇 >> 2003证券展望
    个股资讯
    最新资讯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5102181转6835电子邮件 sunnyjia@sohu-inc.com
    Copyright © 2002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