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月桂飘香,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国庆佳节。
从宏观经济方面看,1-8月累计,全国完成工业增加值及外贸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都有较大的增长。市场资金面上,大约2000多亿元各类社保资金的入市障碍终被消除,这部分资金入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但节前市场仍然萎靡不振,观望气氛十分浓厚。那么,为什么政策面的指向与市场有如此大的反差,节后行情又将如何演绎自然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主力借机打压暗吸筹
首先,一年多的下跌、再下跌影响了投资者的心态,市场陷入熊市思维。但这种思维发挥到极致便是转机的开始,现在投资者要保有一分清醒: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
其次,近年不断曝光的“蓝筹神话”使我们年轻的证券市场患上多疑病,无论是政策利好还是企业的好消息投资者均以小波段的形式来应对,投资效果不佳。现在缺乏操作战略,做与不做差别不大,甚至不动的成果还好于频繁操作。这样使市场效率降低,交易的必要性缺失。
现在的多疑和偏空的思维从理论上讲肯定制造了一定的投资机会,因为难免有被“错杀”的对象,一些主力正好借机打压股价,暗中吸筹。如ST个股中可能就有这样的题材。当投资者的心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后,发现被低估的股票应是有独立见解投资者现阶段的主要功课。
利好积累将滞后爆发
节后行情发生大逆转要看上述因素能否被化解。上市公司的形象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年内大行情的基础应建立在“抢低”的心态上,要让投资者看到具体的入市资金的来源、金额、增长速度及投资热点带来的持续的、可度量的涨幅。宏观面的数据在这一时期内估计仍然保持可喜局面,盘中向下俯冲动力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集结,估计指数填补完“6.24”缺口便会止跌,年内再向下拓展的可能性不大。
又因近期有一些利好政策的积累,节后可能会在盘面中得到体现,联通等新股上市也会牵引指数的上行,年底前估计会有一波小行情,市场目标分为止跌、稳定在1600点、冲破下降通道的压制。热点估计仍围绕深圳本地股、上海本地股、新股等展开。
节后可能有最后一跌
从历史来看,有两次创新高的举动,每次均能走强15至18个月。以沪综指为例,每次均能上升900多点,而1997年5月到“5.19”之前,市场经历了25个月的调整,最大调整点位接近500点。去年开始的调整下跌点位已达900点,即已经调到了行情起动的位置,但时间只有15个月,比起上次的横盘还差10个月的时间,如果考虑这次调整的幅度过大,则调整的时间应加长。估计主力曾经有意用空间换时间,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调整,只要能更快地发动行情,则可以挽回损失。
虽然目前大盘一直持续下行,但投资者也应该在市场低迷时保持一份清醒,必竟股指已经连续下跌了三个多月,下跌幅度也已达到10%。如果股指继续下跌,无论从中线或从短线的角度讲都将会有抢反弹的资金入场,大盘反弹也就会随时有可能发生,但从目前来看,节后再进行最后一跌仍不可能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