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行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来的行情,可谓令广大投资者甚为失望,从总体跌幅而言,从年初的1640点跌至如今的1400多点左右,年内最低指数呈跌至1339点,最高指数仅借助624特大利好摸至1748点,行情最高涨幅不足7%,最大跌幅倒接近20%,而这其中的跌幅并不包括上市的新股对指数的贡献,相形之下,个股方面的跌幅则显得更大。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大幅下跌后,2002年的股市的确未能给投资者太多的机会,指数最高无法达到去年的1800点成交密集区,已成为铁定的事实,至年末,股指仍逐波盘下,收盘于接近于1339点的低位,也不争的说明2002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势年。
而明年的行情整体状况,会否得到实质性的改观;能否在一年的交易中守住目前的点位,不使重心下移;年中是否有像样的行情给予投资者解套减亏的机会。仍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目前的状况与形势。
2000年开盘1368点收于2073点,2001年开盘2077点收于1645点,2002年年开盘1643点收于1400附近。K线形态是较为明显的两阴吞一阳的走势,技术显示未来将是跌势未止、继续调整。从幅度而言2001年指数下跌20%,2002年下跌14%左右。未来2003年的下跌幅度应在8%—14%之间。即2003年度收盘将在1204—1288点之间接近1250点将很近。年度最低点即下影线的位置在1180—1200点之间。而反弹的高点即上影线所能冲至的最高点位较难计算,只能依据2002年的反弹状况大致进行估量与预测,由于2002年的行情无法逾越2001年的成交密集区1800点一线而止步于1750点。2003年仍将是弱市,逾越2002年的行情中枢1550—1600点将仍只有很小的概率。在新的机构自救和政策扶持下行情发展的更大可能是止步与1580左右。定量的分析了大盘所可能到达的高点对投资者尤其是深度套牢的投资者将至关重要。得出了高点、低点以及收盘的大致预测后,在时间上我们也想作一定的预测,但由于政策面的不确定性,预测的准确度应会受一定的影响。但我仍大胆的预测在1200—1600点的大箱形区域内,将仍然会产生两波阶段性的反弹行情,且两次均有冲击1600点的能量,但第二次的反弹高点比第一次。在3—4月和7—8月见高点的概率为最大,理由是经历了几年的挤干业绩水分的运动后,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有所提升,几年无法演绎的业绩浪行情有可能局部发生。而经历了3—4月的涨后回调,7—8月多头有再度宣泄能量的要求,券商以及机构为了生存也会不失时机的策动小级别行情已达到活跃交易的目的。
以上虽为技术性的分析,但其中已经溶入了对大盘基本面方面的理解。以下仅选择最重要的几条进行分析:
1首先仍是国有股减持问题。这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巨大包袱,但随着WTO的加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将会比我们的想象更为提前,所产生的冲击也会被避免到最小。允许外资购买国有股、法人股以及QFII都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信号,山雨欲来风满楼,历史注定这一时期的股民将见证国有股、法人股平稳着陆的历史时刻。
2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上市公司质量偏低、业绩造假严重。证监会已采取了一定的整治手段,但仍难断其根本。像美国如此成熟的市场今年也惊曝如此多的丑闻,的确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2003年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将逐步走出谷底。3扩容问题。年末证监会周小川主席的讲话已明确指出今后将会一如既往的允许大型的上市公司上市已达到稳定大盘的作用,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上市筹资。从年末中信证券、皖通高速的发行已可见一斑。这无疑对2003的行情产生很大影响。最后我们讲一下应对2003年行情的策略,以及未来可能表现良好的板块。
在2003年的行情中仍应采用2002年较为成功的投资策略,即游击式操作,常年以空仓为主,在涨升趋势明显或连续大幅下挫后,进行果断吸纳。待到大盘形成反弹,小有获利,不贪婪、不恋战,果断出局。宁可错失机会,决不轻冒风险。若操作正常还是可以获得10—15%的收益。重仓者则应在接近1600点的过程中果断减仓出局,以达到减亏的目的,仓位调轻后再用前一种方法,扩大战果。个股选择方面则仍采用以新股、次新股操作为主。老股板快关注软件类个股和与建设小康有关的、政策明显扶持的板快,以及首批外资购买国有、法人股的相关上市公司股票都将有明显超过大盘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