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目前正在开审的中科创业案暴露出来的事实真相中,充满了太多的玩弄。首先是中科创业玩弄了投资者。从一个养鸡场到被包装成“科技+金融”的高科技公司,直到10个惊世骇俗的跌停板出现后,真相才浮现出来——种种辉煌只是由一个“故事家”用毋庸置疑的语言表达出来神话。
然后是朱焕良(最早炒作康达尔的个人大户)玩弄了吕梁(中科创业的幕后庄家)。这个曾经被吕梁嘲笑为“农民”的“前庄家”只知道“赚了钱就出来应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他认为吕梁没必要这样没完没了地陷在企业重组里,“差不多扔了算了!”在中科崩盘前夕,朱焕良已经没有功夫来听吕梁的重组故事了,这位并没有多少文化的生意人明白只靠没完没了的虚假重组无法长期支持几十元的股价,他采取了对他来说最为明智的选择——出货提现。资本的特征就是六亲不认,这个道理吕梁是不知道,还是不想知道?
吕梁也玩弄了众多机构。吕梁等操纵中科创业股价时,曾动用1500个股东帐户、涉及20余个省市的100个出资单位、120个证券营业部。在囊括了中煤信托等业界大鳄的支持之后,这些被统称为“北京机构”的机构投资者义无反顾地跟随吕梁在中科创业的游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可惜,分给他们的角色是如此的悲凉。与其说他们是被吕梁的理念折服,不如说他们是对高得惊人的回报感兴趣;与其说他们是被中科创业的“美好前景”折服,不如说他们是被在这种“美好前景”前提下的“美好股价”折服。从这一点看,众多机构没有错,错的是他们的理念。
最终,理念玩弄的是整个市场。有庄则灵是我们这个新兴的市场中已经完全公开的秘密。吕梁信奉的是股票虚值和企业实值互相促进创造双赢的理念,正是这个理念让他走上了不归之路。中科创业的故事也许能告诉我们:这个在理论上那么诱人的理念在目前的现实中是死路一条。理由很简单:在我们的现实请况下,在股票虚值达到更加诱人的程度的时候,谁还会把精力再次放到企业实质上?微软、思科、和黄控股一类的资本运行模式可以带动别的股市长期走牛,但在中国这个市场上,尚无这样的土壤。
来源:[财经时报·新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