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大盘红瘦绿肥,总也打不起劲头,只有一件事让大家比较精神,就是股市“名”庄“中科系”终于坐到了被告席,尽管缺了两个主角:自己跳出来的庄家吕梁和被吕梁揭发出来的朱焕良。“中科创业(相关,行情)”以近十个跌停板推动“中科系”全面崩溃的多米诺骨牌,使股民痛苦见证了一出股海版的《泰坦尼克》。
“中科系”是股市中机构庄家的一个代表。这些“系”的特点在于关系野、策划精、融资强、操庄犀利。他们的控股企业往往以高科技和资本运营为题材和赢利手段;在系下形成少到两三个,多到七八个的控股、参股上市公司;且各上市公司间都形成复杂的互相参股或发生资产连带关系,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锁效应;称得上是上市公司中的“混合舰队”。
“中科系”们打造自身的舰队本无可厚非,可以在股市中掌握和利用更多的资源,玩出更复杂更花哨的庄家手段,但是中国的资金来源渠道毕竟是少得可怜,在他们打造自身的过程中,不得不将券商和银行绑进了利益团伙,通过各方的违规和钻空子操作,沆瀣一气地作局和投机,并因此而沾沾自喜。然而正如媒体所作的介绍,投资机构融资融券十分普遍,但需要极高的技术支持和完善的政策背景。信用放大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并无力自拔,小可使自己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大可破坏投资者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稳定繁荣。“中科系”们确实高估了自身的成色,在一系列的得意之后忘记了本是什么货色,个把人的“双规”就导致了树倒猢狲散。
“中科系”沉没了,对其他“系”们应该是个警醒。各位都应该掂量一下手里到底有多少金刚钻儿,还能玩多大的活儿,千万不能玩了自己,又捎带上券商和银行的哥们。
“中科系”沉没了,曾与之互为狼狈的券商和银行在擦抹一头冷汗的时候依旧心惊肉跳,要不是银行及券商们的果断平仓,也许还害不了“中科系”。但今天过去了,还要颤栗地去过明天,打仗就要有牺牲,为了自身的位子和脑袋,只好对不起“中科系”了。
“中科系”沉没了,证券监督机关更加强了证券监管及打击不法的决心和迫切感,因为他们深感“中科系”的发生只是股市中违规和操纵现象的冰山一角。尽管在大家的感觉上,证券违规监管与其打击对象相比更像一个弱者,但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科系”沉没了,岸边的关注者很多,有的在笑,有的在哭,还有的在想着什么。尽管中科创业案中缺了主角,无论如何,这预示着:中国股市黑庄时代即将终结。
■背景
“中科创业”54亿元惊天股票操纵案始末
中科创业的前身为深圳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深圳英特泰负责人朱焕良介入康达尔股票的时间应在1998年初以后,介入价位应在9元/股左右。1998年一年里,康达尔的股价疯狂上扬,使其深套其中,于是想找上市公司配合,并找到在业内运作股票颇有名气的分析师吕梁,时间大约在1998年11月至12月。
吕梁在同意帮助朱焕良解套后,用先利诱后挟逼的办法,控制了公司的董事长。吕梁控股公司后,就把公司改名为中科创业,改造为“高科技+金融”的新型企业,并借此进行利润包装,为其在二级市场上炒高深圳中科的股价服务。同时岁宝热电(相关,行情)、莱钢股份(相关,行情)、中西药业(相关,行情)、鲁银投资(相关,行情)和胜利股份(相关,行情)等上市公司均被吕梁纳入“中科系”。1998年秋冬,康达尔的股价在17元左右,吕梁进驻后,康达尔股价便一路上涨,1999年7月,康达尔的股价从36元跃至45元,此后仍然继续稳站在40元的价位之上。到2000年2月份,股价一度上涨到80元以上。
“中科创业”事件爆发的导火线燃于2000年12月25日中科创业股票的“大跳水”。当天下午13时,股市刚一开盘,中科创业的股价便被突如其来的6000多万股卖盘牢牢地封死在跌停板上。此后的10个交易日中,中科创业股票一连10个跌停板,每次开盘就被千万股以上的抛盘封死在跌停价上。直至2001年1月11日,中科创业股票价格下跌的趋势才止住,中科创业市值的三分之二化为泡影。
2001年1月1日,中科创业公司的6名董事、2名监事突然以传真方式向董事会提出了辞职请求,中科创业董事会一下子分崩离析。“中科创业”股票的庄家吕梁借助媒体公开亮相,细说中科创业崩盘“内幕”
2001年1月5日晚,深圳中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免去龚增力特别顾问职务,免去刘红磊行政人事部经理职务,并严控公章,彻底与吕梁决裂。到1月11日,中科创业股票才止住连续跌停。而此时股价已经由33.59元跌落至13余元。鉴于中科创业事件已严重影响到了股市运行的正常秩序,1月10日,中科创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也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严肃查处中科创业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