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2年10月31日,42家电力类上市公司都公布了2002年第三季度报告。季报显示,2002年1--9月份,电力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28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89%,分别比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的这两项指标增长了55.56%和46.11%。可以看出,电力上市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电力公司季报分析结果表明,电力公司的业绩增长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收入增长迅猛成本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中,平均每家电力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0.7639万元,比上半年增加了56.12%;与此同时,平均主营业务成本仅仅比上半年增长了47.01%。由于电价稳中有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电力企业普遍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
各项财务指标良好
尽管季度报告无需审计,还是可以从各项财务指标及其变化中看出端倪。比如说,前三季度电力上市公司的平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达到2.75和2.57,资产负债率仅为32.72%,显示电力企业普遍资产质量良好。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达到4.73次和12.3次,显示电力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固定资产周转率有些偏低,仅为0.61次/年,与电力企业投资巨大的行业特点有关。
规模和生产方式影响大
从经营规模来看,资产规模居于前十名的电力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34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5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生产方式来看,火电企业的平均每股收益达到了0.30元;水电企业次之,为0.15元;而热电联产企业的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9元。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也有相同的顺序。可以看出,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营规模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取决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今年以来煤价的稳定是火电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水电企业受季节性影响明显,而热电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很难有大的起色。
电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公用事业,电力公司电价的调整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制约。目前,行业管理部门对电力企业产品价格的限制主要是在精确计算成本的基础上确定合理利润方面。因此,如果不考虑电价涨跌的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量的增长上。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9%,尤其是第三季度达到了8.1%,预示我国宏观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高度相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电力产品创造了旺盛的需求。体现到上市公司的经营方面,投资者不难发现,电力上市公司关于发电量增长的业绩报告和各种临时公告频频见诸报端。比如说规模最大的华能国际(相关,行情),在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上半年发电量同比增长11.4%,达到294亿千瓦时,第三季度报告又进一步披露前三季度实现发电量503.2亿千瓦时,即使剔除今年新收购的几家电厂,增长速度也不容小视。
电力行业全年的经营业绩,将首先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根据目前我国的出口形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即便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预计全年完成年初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是很有希望的。
其次,煤炭价格的走向值得关注。而今年有几个因素制约了煤价的盲目上扬:一是产供销的基本平衡;二是电力公司存货的普遍增加;三是进口煤价格的制约作用。因此,尽管不排除四季度随着冬季采暖期的到来使煤价存在一定上涨空间,但绝不会出现去年年底的飙升局面。
再次,电力产品价格的调整是直接关系到电力上下游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今年10月份,广东地区四家电力上市公司公布从7月起下调电价,就相应影响了这些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但总的来说,一方面电价调整的幅度相对有限;另一方面,西电东送也缓解了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紧张态势,因此,今年全年电力上市公司仍将继续平稳增长。
另外,今年4月份国务院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目前已经有了具体操作方案,并进入实施阶段。由此,因为一纸64号文而宣告暂停的电力行业重组又将掀起波澜。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内部重组;但行业内部的收购兼并又为上市公司创造了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山雨欲来风满楼",投资者可以对涉及重组的电力上市公司多加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