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第三季度受到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响而使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有所波动,但总的来说,电力板块仍然保持了其绩优蓝筹的良好市场形象。全行业42家上市公司1-9月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289元,比上半年的0.198元增长了45.8%,前三季度基本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电力板块始终超出市场平均水平一倍有余,业绩优势依然显而易见。
支持电力企业业绩稳步上行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发电量和售电收入的增长。如深南电A(相关,行情)截至第三季度已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年电力生产计划指标,超出计划8.96%。部分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在整体利润中比例较高,如九龙电力(相关,行情)依靠国债投资收益,1-9月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达607万元,占净利润的10.4%。从收益水平分布看,行业内部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华能国际(相关,行情)三季度有较大的增长,以0.51元的每股收益荣登榜首,第三季度实现利润达到上半年的70%,季报显示,公司利润的猛增主要是因为向华能集团收购了四家电厂,扩大报表合并范围所致。而另一方面,乐山电力(相关,行情)、祥龙电业(相关,行情)以及岁宝热电(相关,行情)等公司1-9月继续亏损,综合起来,亏损原因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农网改造费用上升等,小规模企业的竞争劣势在电力改革的推进中将日益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电力板块在电力体制改革中首当其冲,其影响在本次季报中也已经有所体现。广东电力企业历来凭借其高电价政策而在整个电力行业中表现上佳,2002年上半年每股收益前六名的电力企业中有4家来自广东。10月下旬,四家广东电力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根据省物价局通知对上网电价进行调整,并自7月1日开始执行。此次调整涉及的降价幅度普遍在10%至20%左右,这一纸公告剥夺了广东电力板块的价格优势,相关公司股价应声而落。本次季报数据显示,广东八家电力上市公司1-9月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352元,虽仍处于行业前列,但剔除上半年业绩的铺垫,第三季度实际实现的利润其实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数据分析显示,这8家公司三季度实现利润仅占上半年利润总额的29%,业绩下滑幅度相当大。可以预见,按照新的电价,今后年度广东电力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头羊地位将很快被取代。
从市场方面看,根据基金三季度投资组合,能源行业的持股比例有一定上升。平均持股比例从二季度的4.87%.+上升为5.35%,其中华夏旗下的兴系基金和博时旗下的裕系基金仓位相对较集中,但剔除因吉电股份(相关,行情)上市所形成的被动持股,原有持仓变动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