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箭在弦上
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10月15日在国家计委通报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的基本内容为贯彻今年4月份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即5号文)中明确的“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的改革原则。将国家电力公司的资产按照“厂网分离、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切分,最终形成由“电监会、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为主体构成的中国电力行业运营监管新体系。而在电网公司方面,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
行业运行孕育深刻变化
形成龙头企业,电力市场由高度垄断走向寡头竞争。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由于改革前国家电力公司掌握着全国发电资产的46%和90%的电网资源,在一家独大的基础上,资产纽带联系和共同的利益取向都将降低市场的竞争性。因此,在2000年承担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设计的主导权转到国家经贸委以后,切分国电电力(相关,行情)公司就已经成为共识。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保留20%发电资产以备调峰,80%按照地域、大小、水火电、新旧程度均衡分配的原则,选定的4家集团将平分国家电力公司1.2亿万千瓦的发电资产,最终各家将拥有300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容量。加上华能集团和非国电系统的三峡电力总公司、中国投资开发总公司以及神华集团等电力投资主体,将在各个区域电网内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竞争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在实施了厂网分离之后,电网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仍然垄断着输电、配电与售电环节。但是由于从资产关系上切断了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之间的联系,能够保证实施竞价上网时各发电商处于相对公平的起点上。随着电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发电成本、上网电价的下降是必然趋势。这一方面扭转了长期以来政府承诺收益,投资方不计成本带来的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弱势企业退出竞争也有利于强势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资源集中。
电力各股面临重新定位
目前由国家电力公司直接或者间接持有股份的上市A股公司有11家,电力体制改革毫无疑问会对这些公司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是在重组过程中,这些公司都要面对“新东家”带来的新的发展思路。由于理论上每个发电集团只需要一个在国内证券市场融资的窗口,因此11家企业中的部分企业可能会被“新东家”放弃,或者经过资产重组与置换退出电力行业。而被选作融资窗口的企业则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新的母公司将会向公司不断地注入优质资产以实现资产的证券化,并募集进一步收购发电资产的资金。可以预期在国家电力公司资产分割完成之后,大规模的资产配置将随之展开。
在电力系统的大规模重组中,焦点将是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其中华能集团控股的华能国际(相关,行情)已经在内地、香港和美国上市,大唐旗下的大唐电力也已经在2002年发行了3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山东国电和国电电力均已分别在香港和内地上市,此外,中电国际的上市计划也在运作中。可以看出,五大集团基本上已经有了在一个或多个市场融资的窗口。这些上市公司可能成为大量承接集团资产的平台,从而使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股东回报率等对投资者保持足够的吸引力。
除了发电企业之外,未来的两大电网公司以及中电财务公司和国家电力公司下属的各类辅助性产业公司也可能需要在证券市场开辟融资渠道。特别是两大电网公司,由于电网建设和运营管理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未来的融资模式除了继续发行电网建设债券之外,还将谋求海外上市。
因此,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将对证券市场提出新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也需要借助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