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环境:出口拉动行业增长,行业复苏迹象初显
从2002年前10月的中国彩电工业来看,中国彩电业一改“颓势”,复苏迹象初步显现,全行业销售形势乐观。彩电行业2002年1-10月创下历史同期最高产量、销量。生产4434万台,销售4438万台,增幅近40%。从出口情况看增幅在100%以上,实现了双丰收。经过多年的酝酿,彩电业重现新的发展机遇。
分析彩电行业发展有几大特点,归结起来就是:出口增长迅速;结构调整还在继续且步伐逐步加快;价格进一步下滑但速度明显放缓;国内各家电厂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拓展国际市场,而国外各跨国家电巨头也进一步加快了在中国战略部署的步伐,通过收购、兼并、合资等方式进一步在中国跑马圈地。整体来讲,各彩电企业拥有的拓展外部生存空间的机会进一步加大。
1、彩电出口是推动行业复苏的最大亮点
2002年彩电出口增长非常迅速,1-10月彩电出口约2000万台,比2001年全年多出900万台,比2000年全年多出一倍。在拓展的国家中,除继续稳定日本、香港等出口大国外,在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国家也有大幅的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加入WTO,出口环境进一步好转。欧盟在中国彩电企业推出欧盟市场15年后,同意中国7家彩电企业重返欧盟。1-9月长虹出口同比增长18倍,共出口彩电6.14亿美元;厦华电子(相关,行情)出口已超过53万台,这已经成为彩电企业增长的最大亮点。
2、彩电企业产销两旺,出现多年未见的好局面
从2002年1-8月份情况看,主要彩电企业中,TCL(相关,行情)生产412万台,销售458万台;创维生产387万台,销售386万台。产销率达100%以上,一方面显示产销两旺,同时也显示以往积压的产品得到较好的消化。从企业的个体情况分析,长虹、海尔、TCL、海信、厦华、创维等企业今年效益指标均出现了上升的态势。1-8月份TCL产品销售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利润总额8.9亿元,同比增长146%。
3、大屏幕彩电等高端产品是彩电产品增长的热点
2002年大屏幕彩电以及数字、液晶、等离子这样的高端彩电已越来越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销量大幅增长。从增长情况看,34"大屏幕彩电增长较快,其产销量1-8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4.8%和43.7%;背投电视的产销依然强劲。1-8月,部监测的重点企业累计生产背投电视31.47万台,同比增长208.2%,累计销售28.99万台,同比增长255.2%;其中四川长虹(相关,行情)出口背投彩电300万台。液晶电视的产销增长迅猛。1-8月,液晶电视的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933.3%和1900%,是2001年同比增长率的三倍。
4、国内品牌在高端的占有率稳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回升
2002年彩电市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高端彩电销售上,国内品牌比国际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在彩电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仍是几大国产品牌彩电生产企业,彩电销量最大的企业依次是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TCL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海信集团公司。这一方面主要是国内彩电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已使国内品牌的高端产品在技术、功能、质量及外观上与国外品牌相差无几,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是“近水楼台”,国内企业的售后服务都比较好且比较到位,这是促进销售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品牌高端彩电的价格都比较实惠。既然国内品牌的高端彩电在性能上与国外产品差不多,那么价格和售后服务就成了消费者购买彩电的决定因素。同时,从总量看行业集中度回升。前5名企业彩电销量占全行业销量的一半以上,达到60%左右。
5、中外彩电企业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环境更加完善,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对我国的投资、转移力度,国内企业也抓住时机与之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目前,长虹与东芝,TCL与松下、THOMSON,海信与住友都分别在彩电研发、生产、销售方面展开不同形式的合作。特别在营销渠道共享、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合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成为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
数源科技(相关,行情)(000909)公司经营分析:以技术进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数源科技是西湖电子集团控股的一家企业,是我国彩电行业一位“老兵”。专注于电视产业研发、生产等。在彩电行业异常惨烈的竞争浪潮中一度被甩在行业后面。但近几年随着企业在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持续努力,企业逐渐跟上了竞争步伐,并且在技术储备和新技术开发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2002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彩电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不断加强,彩电行业出现了复苏迹象。数源科技紧紧抓住了这个极好的市场机遇,通过更新经营观念,建立适应市场、快速应变的运行机制,企业经营出现了极大的改善,企业效益不断好转。在新型家电产品和高端彩电的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企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
1、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财务状况好转
综合分析数源科技和彩电类上市公司(彩电类上市公司基本代表了彩电行业的情况)业绩可以发现数源科技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财务状况好转。
从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情况看,以彩电类主要上市公司为例平均业绩增长非常迅猛,无论是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平均有100%以上的增幅。其中数源科技表现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净利润增长387%。净利润增长处于行业前茅。
从应收帐款和存货情况看,彩电类上市公司由于销售节奏加快等原因,应收帐款同比有所增长,平均增长了51.6%。但数源科技应收帐款比2001年末期占总资产比例减少了21%。从存货情况看彩电企业相对有所减少,以主要彩电上市公司为例,平均存货同比减少0.86%。虽然数源科技存货占总资产比例比2001年末增加了12.7%,但相对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
从期间费用情况看,彩电类上市公司期间费用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有所增加,平均期间费用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同比增长32.73%,显示彩电上市公司费用增长过快,需要彩电企业注意控制费用支出。但数源科技期间费用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增长15.71%,小于行业平均17%左右。显示企业控制费用较好。
2、企业综合技术开发能力不断提高
2002年10月25日,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国内最新一代液晶显示BT52TFT背投影机(采用三片式薄膜晶体管液晶光学引擎和先进的驱动及解码电路,其核心部件三片式液晶背投影光学引擎――其作用相当于传统电视机的显象管。最新研制成功的高清晰度三片式光学引擎其分辨率高达XGA(1024×768)水平、典型光通量达650流明、对比度大于350:1,引擎整机使用寿命超过10000小时。是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部级鉴定的高端技术)在杭州顺利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部级技术鉴定。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具备批量生产高清晰度液晶背影电视的企业。从数源科技的发展历程看,企业一直坚持把技术开发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前几年公司在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技术的研究、开发。此次液晶背投产品的开发成功将大大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企业市场的开拓。因为液晶背投产品是未来彩电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谁首先掌握技术?谁首先开拓市场?谁首先占领市场?谁就可以成功。
3、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业务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数源科技在进一步加大彩电投入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向其他产业的拓展。逐步摆脱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情况。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彩电、通信、IT和房地产四驾马车同时快跑的局面。
在移动通信领域,2001年6月,西湖电子集团与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三菱数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2001年生产手机62. 5万台,2002年预计完成150万台。与此同时,公司谋划进一步加强和三菱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逐渐把日本三菱在全球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研发重心全面转移到三菱数源移动通信公司,实现“双赢”局面。通信领域继成功和三菱合作后,又切入了中国联通(相关,行情)CDMA直放站的业务。
在房地产方面,2001年经过充分的调研和酝酿,决定以西湖电子集团、数源科技为依托,在杭州高新开发区黄金地段创建“西湖数源软件园”,公司按照“国家级”软件园的建设构想,大力改造园区软硬件的设施,提供一流的物业管理和创业服务,使之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目前已有UT斯达康公司、智网信息技术公司、西安交大电信研究所近40家通信、软件企业和著名大学入住园区,已初具规模。从2002年的情况看,房地产开发业务步入快速发展通道。中兴房产开发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315万元增扩为如今的6000万元。已开发的中兴公寓、中兴南苑等楼盘项目市场反映良好。近期中兴房产又把发展的触角延伸到省内外其他城市,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公司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提升。
公司经营发展建议:进一步扩大彩电规模,加强市场营销
从2002年1-8月份情况看,数源科技共生产彩电19.46万台,销售彩电19.58万台,同比增长了157.6%。1至9月份,完成出口创汇274.98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有巨大幅度增长。预计2003年生产彩电80—100万台,手机200万台,光学引擎3000台,软件开发服务收入达到7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从企业产销规模来看,企业规模仍显不足。在整体彩电行业已经出于微利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和市场营销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行业老大四川长虹2002年1-9月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103.9亿元。2002年1-8月TCL生产彩电412万台,销售458万台;创维生产387万台,销售386万台。从出口看四川长虹1-9月共实现出口6.14亿美元。因此,企业在进一步开拓技术进步的同时仍需继续加强规模的拓展。在市场营销方面,公司作为地方性品牌仍需进一步加强市场的开拓能力。
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角度看,企业仍需进一步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虽然企业已经加大了出口的力度,但彩电行业由于竞争激烈,企业要想进一步拓宽生存空间,必须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在产品的出口结构方面进一步加大调整,进一步加大高端彩电的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提升整体出口产品的盈利能力;在拓展的国家方面进一步加大新市场的开拓力度,实现风险的分散和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