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渔业板块可谓热闹非凡:先有蓝田股份(相关,行情)(现名ST生态(相关,行情))造假丑闻曝光,后有天歌集团的高科技养鳖故事,中间有PT粤金曼退市。此外还有厦海发转型房地产业并改名旭飞实业(相关,行情)等等。人们不禁要问,渔业上市公司是怎么了?
行业环境持续恶化
作为农业的重要子行业,渔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10年间,曾经和正在从事渔业(淡水和海水的养殖和捕捞)的上市公司多达12家。但现在,它们中的绝大多数要么已经转型,要么已经退市或停牌,目前只剩下了4家还坚守着渔业这一主业。
那么,渔业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的转型、退市或暂停上市呢?结合近几年渔业发展的形势和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知道,效益不佳是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多数公司转型前已在亏损的边缘挣扎,千方百计提高公司的业绩是“保牌”的唯一出路,其中的多数公司不约而同想到了转换主业退出渔业。
近年来渔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普遍性的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上市公司自身经营方面的因素,更有着深刻的行业背景:
一是供求的区域性矛盾十分突出;二是水产品市场消费不旺;三是自然风险较大;四是渔业资源退化;五是贸易因素限制。
不难发现,行业环境差是渔业上市公司转型的主要原因,这反映出它们普遍靠天吃饭和经营粗放,抵御行业环境恶化的能力很低,也说明它们普遍缺乏科技、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能力。2002年渔业形势不容乐观
2002年上半年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16%,增幅明显下降。此外尽管养殖的品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但效果钝化,出现名、优、特产品不稀缺、价格下降的局面。另一个表现就是水产品价格仍然处于低价位态势,水产养殖成本加大,渔业增收困难。上半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受阻,也进一步刺激价格走低。
渔业的竞争激烈、出口受限、获利空间小等状况在2002年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渔业上市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也没有好转,这必将对它们的经营业绩继续造成不利影响。转型仍将继续
目前从事渔业的上市公司共有四家,其中三家从事海洋渔业,它们是中水渔业(相关,行情)、华龙集团(相关,行情)、中鲁B(相关,行情),还有一家从事淡水养殖的洞庭水殖(相关,行情)。
1、中水渔业:产业转型呼之欲出
2001年中水渔业董事会通过了将名下九条渔船转让给第二大股东的议案,这预示着公司正积极寻求在产业转型方面的突破。而且公司高层已在公司2002下半年业务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及,将通过与股东资产置换和进行产业投资来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获利能力,产业转型呼之欲出。
2、华龙集团:寻找新的增长点
华龙集团已经建成了包括海洋渔业、高科技信息产业、投资业等多元化的经营体系。特别是积极拓展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等业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成为公司利润的来源之一。2001年公司投资3920万元参股重庆一地产公司,占49%股份,在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的背景下,有望为公司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华龙集团正试图通过多元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有一定转型迹象。
3、洞庭水殖:多元发展寻觅新机
根据2001年报,洞庭水殖的水产品销售收入仅占主业收入的21.64%,医药和白酒的占比都超过了渔业,分别为31.18%和29.91%。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淡水养殖业、白酒业环境不佳,从事中药产业需要先进行GMP认证的情况下,洞庭水殖还难以决定到底应该把哪个产业做大,只好通过多元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渔业的生存环境继续恶化,公司会削减淡水渔业务,产业转型势所难免。
4、中鲁B:逆境方显英雄本色
受传统客户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元贬值导致产品售价降低、成本费用大幅上升等因素影响,公司自2000年上市以来主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但从发展战略看,2002年公司继续大力开拓深海渔捞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海洋高科技产业,购买多艘生产船,显示了公司立足海洋渔业的决心。
但资本是逐利的,在行业环境不理想、同行纷纷淡出的情况下,中鲁B以渔业为主业还能够坚持多久,这主要取决于上述项目的效益情况。出路在于产业升级
难道渔业上市公司的出路就仅仅是产业转型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渔业上市公司提高效益水平的出路,就在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打造和延长产业链条,从而最终实现产业升级。从这点看,中鲁B的发展思路和募集资金投向都是十分值得称道的。
众所周知,渔业上市公司前身多是捕捞、养殖和贸易企业,加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上市后经营规模仍然比较小,因而加工业的投入能力、科研人才、营销经验、管理水平都相当有限。企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精深加工业,无疑放大了这种产业创新所固有的周期和风险,投资回报难有保障。但是股票市场是趋利和性急的,它要求企业融资后必须在中短期内给投资者真实的利益回报,否则就会遭到资本的冷落。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已成为渔业上市公司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和坚持主业的关键。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参与水产品精深加工的科技开发。政府不仅要在渔业上市公司的科研立项、科研设施投入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还需要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担负起基础性研究的责任,为渔业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研发平台。
其次,政府应继续给渔业上市公司一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在目前精深加工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传统渔业仍然是投入大、回收期长、风险高、回报低的产业,依靠公共政策保护和补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国家不仅应把渔业上市公司送到资本市场,还需要“再送一程”。
第三,提高渔业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能落到实处,使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完全按“法人财产权”管理。此外,政府和社会各方应努力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营造企业家成长的优良环境,建立和完善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的高级管理人员考核机制,提高渔业企业管理者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形成渔业上市公司发展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