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
公司主要从事与电信、移动通信等行业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主导产品为“九七工程”、PAS-112电话故障管理系统、PAS-186中国移动客服系统其产品一系列应用覆盖了电信软件市场的电信业务运营类、电信网络管理类、电信商业智能类的全部应用以及电信增值业务类的一部分应用。
宏智科技(相关,行情)对现有的产品线按照中国三大运营商的管理模式和命名方法,推出了面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目前,宏智科技的产品在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电信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行业状况解析
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中国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被列为战略性产业,并建立了较好的政策环境。电信软件市场按照系统功能的不同可以分成如下几类:电信业务运营类、电信网络管理类、电信企业管理类、电信商业智能类、电信增值业务类。1、 电信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行业的特点电信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产品是较为特殊的技术产品,产品除了需要对信息技术具有深刻洞察力外,还需要对中国电信行业的管理、运营和服务的深刻理解,二者的有效结合加上完善的产品售后服务才能具有竞争力。电信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项目是典型的大型商业应用系统,产品具有面向电信运营商、合同额大、工程施工和售后服务要求高等特点,与其他小型软件相比受盗版的影响较小。
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技术进步非常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等特点。软件和系统集成产品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重视科技情报工作及时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加强研发投入和不断创新,及时推出新产品,升级换代老产品。2、 我国电信应用软件和系统集行业进入壁垒分析我国的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市场潜力非常大,根据信息产业部预测,中国电信业2005年的业务收入将达9200亿元,该行业的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投入到2005年累计将超过2000亿元。
我国的电信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行业格局,行业进入的壁垒已经很高。目前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是:电信级产品的高要求(千万级以上在线用户容量的性能)、电信行业的产品入网选型、电信行业的用户群基础、电信行业的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经验、企业在电信行业的品牌知名度、企业的人才队伍积累、企业的技术及产品积累、企业的资金投入规模等方面。
三、宏智科技竞争状况分析
目前,电信应用软件与系统集成市场主要还是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
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
(1)以基础研究、原型设计、产品开发、市场服务为基础的软件产业链基本形成;
(2)是国内最早研究TMN/TOM体系的应用厂商,并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国内TOM体系应用的引导者。公司以TOM体系设计的湖北移动BOSS系统将掀起电信应用产品整合潮的序幕;
(3)销售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建立了遍布全国的12个销售服务中心,产品应用于全国23个省,客户基础较好;
(4)参与了90%以上的电信行业应用软件系统技术与业务规范的制订,有较高的行业地位;
(5)在第一轮电信“九七”工程竞争中,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南京邮电学院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已进入宏智科技体系,与公司合作成立了江苏宏智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第一轮移动网管建设中承担了22个省级网管软件开发的北京邮电大学电信技术研究所也进入了宏智体系,也就是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校产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北京北邮宏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竞争劣势在于:由于较迟进入资本市场,使公司错过了一次在电信应用第二轮市场机会到来之前,实施低成本兼并计划的最佳时机,将可能造成下一阶段竞争成本的增加。其次,由于该公司在软件工程管理能力方面相对薄弱,有可能在电信应用第三次竞争到来时,受到国外厂商的强烈冲击。
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及趋势
从市场份额看,该公司目前的主要市场分布在福建、山西、湖北、新疆、江苏等省份,并且已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南设立了12个销售服务中心
从产品占有率看,该公司在第一轮竞争中,核心代表性产品——“九七工程”、移动网管及呼叫中心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在第二轮竞争中,电信计费帐务系统市场占有率已处全国领先地位(该公司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为:福建、江苏、山西省100%,安徽省50%)。宏智科技的研究开发投入
在研发工作中,公司大规模地应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并成立了独立的产品及构件管理中心,在软件复用的相关技术,包括构件技术、构件库管理技术、业务构件标准化工作和软件再工程技术方面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年份 |
研究与发展投入(万元) |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2001年 |
879 |
4.6 |
2000年 |
724 |
5.5 |
1999年 |
559 |
5.3 |
从以上数据看,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较大。
三、宏智科技财务分析
1999-2001年主要财务指标一览表
财务指标 |
2001年12月31日 |
2000年12月31日 |
1999年12月31日 |
流动比率 |
1.848 |
1.61 |
1.63 |
速动比率 |
1.347 |
1.23 |
1.21 |
应收帐款周转率 |
5.31 |
5.16 |
5.17 |
存货周转率 |
2.61 |
2.03 |
1.49 |
母公司资产负债率 |
45.2% |
53.1% |
53.4% |
每股净资产(元) |
1.717 |
1.283 |
1.028 |
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4.6% |
5.5% |
5.3% |
净资产收益率 |
25.3% |
27.69% |
30.04% |
每股收益(元) |
0.4343 |
0.355 |
0.309 |
每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
0.23 |
0.26 |
—— |
公司近三年主营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公司1999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634万元,主营业务利润4,544万元,净利润2,161万元;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3,11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5,538万元,净利润2,486万元;200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9,209万元,主营业务利润6,987万元,净利润3,040万元,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连续三年持续增长。
该公司所开发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因而该公司1999年度、2000年度、2001年度的毛利率较高,分别达到42.7%、42.2%、36.4%,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该公司1999年度、2000年度、2001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2161万元、2486万元、3040万元,但由于公司净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1999年底、2000年底、2001年底的净资产分别为7193万元、8979万元、12019万元,导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分别为30.04%、27.69%和25.3%。
公司目前盈利能力稳定,主营业务基础扎实,主导产品盈利能力强,产品技术先进,市场稳步扩大,可以保证盈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公司利用自身的信用优势,进行举债经营,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不仅为股东获取了超额利润,也从资金方面保证了盈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鉴于近几年国内电信、移动业务的不断增长,公司也不断地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随着募股资金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主营业务收入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公司未来的盈利前景良好。
该公司2002年度预测的经营业绩增长率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项目 2001年度 2002年 2001—2002
已审数 预测数 增长率
一、主营业务收入 19,209 22,974 19.6%
二、主营业务利润 6,987 8,430 20.6%
三、营业利润 2,355 2,801 19%
四、利润总额 3,266 3,834 17.4%
五、净利润 3,040 3,412 12.2% 该公司预计2002年的净利润比2001年度经审计的实际净利润增长19.6%,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和补贴收入的增长,2002年预计的主营业务收入比2001年增长19.6%。具体原因如下:
(1)2002年度预测的主营业务收入比2001年度实际数增加3765万元,增幅为19.6%,其主要原因是2002年度预测销售PAS-186中国移动客服系统增加2536万元,PAS-LBS2000电信业务计费账务系统销售增加1881万元,移动BOSS系统增加额为3012万元,PAS-WG移动网管系统1731万元;其余产品则由于各地电信公司及移动通信公司系统建设的逐步完成,公司的销售量也逐步降低,其中宽带IP城域网系统、PAS-1000中国电信客服系统、PAS-112集中测量系统分别降低1806万元、679万元及956万元,其他项目销售也减少1954万元。
(2)2002年预计的主营业务利润比2001年增长20.6%,营业利润增长19%,主要原因是:2002年度随着预计销售额的大幅增加及硬件毛利的降低,主营业务成本随之相应上升,毛利率下降;2002年度预测的营业费用相对于2001年度增加609万元,增幅为36%,主要原因2002年将要设立重庆、深圳、昆明等销售中心,导致员工人数及工资总额等费用增加;2002年度预测的管理费用相对于2001年度增加407万元,增幅为17%,其主要原因是预计2002年度的研发费用增加275万元,管理人员的人均工资水平提高。但管理费用2002年的增长率低于销售增长率,原因为管理人员人数未有明显增长。
(3)2002年预计的利润总额增长为12.2%,其主要原因是公司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产品中应用软件的比例增加,增值税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税款相应增加,预计2002年补贴收入将达到1142万元,比上年度补贴收入增长20%。
(4)2002年预计的企业所得税比2001年增加202万元,增长94%,主要原因是不再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税的优惠政策,从2002年开始执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