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6月开始,国内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定价机制逐渐趋于市场化。从1998年底至2002年4月,以单日计价,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出了9.55美元/桶----35.30美元/桶----16.65美元/桶----27美元/桶的冲高回落再反弹的行情。本文选取了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布伦特原油、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参考,三种原油现货近四年变动情况见表1及图1。(资料来源:路透社电讯普氏报价)
表1:国际市场原油现货平均价格表(美元/桶)
布伦特大庆胜利
1998年12.75 12.38 11.43
1999年18.06 17.90 16.80
2000年28.63 28.97 28.88
2001年24.45 24.02 22.22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从1998年至今国内原油价格基本上保持了与国际市场的同步变动,这也是国内原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结果。尽管国内原油价格在具体的价格方面仍然与国际市场有所差异,而且定价机制仍然处在调整当中,但未来国内石油价格的制定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却是毋庸置疑。石油价格在期货市场上向来被认为是最难以预测的品种,而且目前国际原油市场早已不是欧佩克组织独家垄断,非欧佩克产油国如俄罗斯等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力也日益显现。同时,期货市场上原油价格还经常受到巨额游资投机性买卖的冲击。因而,在来自数个方面力量的共同影响下,国际油价走势更为难以揣摩。
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价格的波动更为频繁,波动的幅度可具有更高的不可控性。而作为整个石化工业的原料,整个石化工业对原油价格具有相当高的敏感度。特别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石化企业无法进行原油的套期保值交易,只能被动地接受现货的价格,因而也无法在外部消化原油波动带来的冲击。中国石化(相关,行情)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上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公司之一,油价的波动对其业绩的影响十分明显。下面就该公司的两大块业务部门讨论原油价格波动对其业绩的影响:
原油开采部门:
2001年该公司开采原油269.16百万桶(约合3662万吨,1吨=7.35桶,下同),这样,国际原油价格每波动1美元/桶,给中国石化的原油开采部门带来的理论影响就高达26916万美元,合22.26亿人民币。从中国石化2001年度报告来看,2001年该公司的原油平均价格从上年度1598元/吨(约合26.29美元/桶)降至1373元/吨(约合22.59美元/桶),销量从上年度3510万吨上升到3601万吨,销售收入从560.9亿元下降到494.42亿元。综合来看,2001年该公司原油平均售价降低14.08%,产量上升2.59%,销售收入下降11.85%。排除增产因素,2001年该公司因原油价格下降减少销售收入81.02亿元,按照2001年该公司原油产量计,原油价格每桶下降1美元,该部门将减少收入21.90亿元,与理论值大致相当。
炼油部门:
2001年该公司炼油部门共采购原油10104万吨(约合74264万桶),理论上油价上涨1美元,该部门的原油采购成本将增加61.42亿元人民币。根据该公司年报,2001年其原油平均采购成本从上年的1793元/吨下降到1618元/吨,降幅为9.76%,约2.88美元/桶,由于原油降价使公司降低采购成本159.64亿元。按照2001年该部门加工原油量计,原油价格每桶变化1美元,将使该部门的采购成本变动55.43亿元人民币。从外购原油情况来看,2001年,中国石化的原油采购费用为1160亿元(外购),占该年经营费用的39.84%,外购原油数量约51281万桶,外购平均单价从1825元/吨下降到1663元/吨,折合降低约2.67美元/桶,降低成本113亿元人民币。约合油价每降低1美元,外购成本降低42.32亿元人民币。这样,按照2001年原油外购和加工总量的情况,油价每降低1美元/桶,炼油部门的内供原油成本将降低13.11亿元人民币,外购原油成本将降低42.32亿元人民币。
原油开采和炼油两个部门综合情况: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对中国石化的影响为增加成本33.53亿元人民币,反之亦然。可以看出,中国石化是一家以炼油化工为主的石化产品制造商,其原油开采部门对其业绩的影响远小于炼化部门,相对低的油价对该公司更为有利,整体而言,对该公司业绩影响更大的因素是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
1石油大明(相关,行情)
石油大明所在的胜利油田是国内的第二大油田,也是中国石化下属的最大油田。即使在收购新星石油之后,胜利油田2001年的原油产量仍然占中国石化当年年产总量的70.38%,达到189.43百万桶,约合2577.3万吨。石油大明在2001年度报告中未公布当年原油产量。其原油的销售收入为53568.68万元,油质为中质ⅰ类和中质ⅱ类油。胜利油田2001年的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22.22美元/桶,约合1351元/吨(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1期)。由此估算得到2001年石油大明的原油产量约为39.65万吨,合291.44万桶。2000年该公司生产原油35.10万吨,合257.99万桶,销售收入59763.69万元,平均售价为1703元/吨,合28.02美元/桶。可以看出,2001年该公司原油销售价格较上年下降了20.70%,因此即使在原油产量提高了12.96%的情况下,销售收入仍然同比下降了10.37%。即使按照2000年257.99万桶的产量计算,油价每变动1美元就将影响税前利润2133.58万元人民币,占2001年该公司税前利润的8.58%。
2中原油气(相关,行情)
中原油气所产原油为低粘度、低密度轻质油,2001年原油销售收入88289万元,平均价格为1520.58元/吨,产量为58.06万吨,约合24.52美元/桶、435.45万桶(轻质油按1吨=7.5桶计)。产量占当年中国石化原油总产量的1.59%。2000年该公司原油销售收入103283万元,销售原油58.8万吨,平均售价为1756.5元/吨,约合441万桶、28.32美元/桶。2001年该公司原油平均价格下降了13.43%,销售收入下降了14.52%。按照58万吨(435万桶)的年产量计算,油价每波动1美元对该公司税前利润的影响为3597.45万元人民币,占2001年该公司税前利润的6.02%。值得一提的是,中原油气的天然气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5.59%,相对稳定且有涨价趋势的天然气对原油的波动起到了熨平作用。
3辽河油田(相关,行情)
辽河油田隶属于中国石油,所辖油区为稠油区块。由于未公布产量及销售价格,只宣称2001年原油销售量较上年增加4.6%,而平均售价比上年下降11.3%。2001年该原油销售收入109535万元,较2000年的117329万元下降了6.64%。由于该公司所产为低品质稠油,其平均价格比大庆原油低约200元/吨,而2001年大庆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为24.02美元/桶,合1460元/吨,因而2001年该公司原油均价大约为1260元/吨,产量为87万吨,2000年均价为1421元/吨,产量为83万吨。按照2001年87万吨(639.45万桶)的年产量计算,油价每波动1美元,对该公司税前利润的影响为5288.25万元人民币,占2001年该公司税前利润的10.19%。
小结:综合三家原油开采企业2001年的情况来看,原油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辽河油田、中原油气、石油大明。原油价格每波动一美元对三家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分别为5288.25万元、3597.45万元和2133.58万元。三家公司业绩对原油价格的弹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辽河油田、石油大明、中原油气。
对炼油和化工企业而言,油价的波动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对于以原油为主要原料的企业而言,油价的波动无疑首先会影响其生产成本。由于这类企业都会保留有1--2个月的原油库存,因而油价波动不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即时的影响。在上市公司中,除了从原油加工开始的公司外,还有部分从中间产品开始加工的企业,如齐鲁石化(相关,行情)和仪征化纤(相关,行情)等。这类企业或以外购或以关联交易的方式购得中间产品。这样原油价格的变动对其业绩产生间接的影响。
1上海石化(相关,行情)
2001年上海石化共加工原油663.21万吨,约合4874.6万桶,以上年增长10.32%,增长约456万桶。原油成本开支109.7亿元,占当年其销售成本的58.34%,按此加工量计算,原油价格每波动1美元,将使公司的销售成本增加4亿元人民币。从原油来源地区分,分别为大庆原油(83.25万吨)、胜利原油(59.59万吨)、海洋原油(81.94万吨)、进口原油(438.43万吨),。加工原油平均成本为1654元/吨,约27.2美元/桶。其中大庆原油1722元/吨,胜利原油1356元/吨,海洋原油1573元/吨,进口原油1697元/吨。排除油质差异因素,与该公司同属中石化的胜利原油成本最低,与表1中胜利原油2001年现货均价相当。此外由于开采成本低,海油的售价也较低。而大庆原油的成本明显偏高,折合约28.33美元/桶,远高于当年的大庆原油24.02美元/桶的现货价。原因可能在于中石油对中石化的报价或者是运输费用较高。同时,进口原油已占该公司原油加工量的66%,成本占总采购成本的67.82%,折合单价约为27.92美元/桶,这一价格比当年最高的wti现货平均价格(25.89美元/桶)还高2.03美元/桶,即使考虑运价因素,此价格也明显偏高。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2000年底采购的高价原油库存所至。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上海石化的原油加工能力还在迅速地扩张,2002年由于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的完工,其原油加工量有望达到750万吨,约合5512.5万桶。新增的原油缺口预计将主要由进口原油填补,进口原油所占比例将提升到70%,因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动对上海石化的影响将更为直接。2002年按照750万吨的加工量计,如果原油成本控制在24美元/桶的水平上,原油采购成本将保持在上年的109亿元人民币左右。这样,在成本增长不大的情况下,由于产量的增长和市场的回升,2002年该公司的业绩将出现可观的复苏。
2扬子石化(相关,行情)
2001年扬子石化共加工原油431.85万吨(3174.1万桶),其中进口原油98.23万吨(722万桶)、海洋原油21.41万吨(157万桶)、国产原油312.21万吨(2295万桶)。2001年该公司进口原油的平均成本为25.86美元/桶,由于其中还有部分2000年底32美元的高价库存原油,因此其进口原油采购成本基本与国际市场现货均价相近。总体而言,该公司原油成本主要依赖于国产原油价格的变动。尽管在报告中并未提及供给来源,但应该主要来自于中石油下属的油田。因此,两大集团的结算价格是影响该公司原油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底公司的原材料库存为11.7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底增加了1.95亿元,增幅将近20%,原油应该在这些库存当中占有大半比例。由于去年11、12月份原油价格正处在17-18美元/桶的低位,因此今年初低价原油库存量应该较上年同期高出30%--50%。毫无疑问,超出往年水平的低价原油库存对今年该公司的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3锦州石化(相关,行情)
锦州石化属于中石油公司,从规模上看属于中型炼油厂,年加工能力约500万吨(合3675万桶)。该公司的原油主要来自于母公司中石油下属的油田,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额的74.67%,进口原油占年度采购金额的21.98%。由于原油资源主要来自于集团内部,因而对其成本的控制更为有利。2001年该公司生产汽油的毛利润率为7.31%,柴油为14.23%。
4石炼化(相关,行情)
石炼化是中石化控股的中型炼油厂,设计原油加工能力为350万吨/年,2001年实际加工原油265万吨(1948万桶),2002年计划加工原油250万吨(1837.5万桶)。其原油供应由中石化统一配给,具体来源及比例不详。但通过与锦州石化的对比可以发现,该公司的炼油毛利率明显偏低,并且也远低于中石化13%左右的平均水平。2001年其汽油和柴油的毛利润率仅为3.21%和10.94%。由于国家对汽柴油的出场售价统一规定,即使考虑规模不同带来的效益,石炼化的原油加工成本仍然高于锦州石化。
5湖北兴化(相关,行情)
湖北兴化的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80万吨/年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原料主要来自生产母体----荆门炼油总厂,其原料供应的关键在于与荆门总厂的关联交易。由于生产能力偏低,原油进厂成本过高,因而连续几年都在亏损线附近徘徊。
小结:对于直接以原油为原料的化工炼化企业而言,原油价格的波动带来直接的成本变动;而对于以中间产品为原料的公司而言,原油价格的波动未必会带来其成本的即时变化,因为中间产品的价格还依赖于市场上的供需。在市场对化工产品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原油价格上涨未必会带来化工产品价格的同步上涨,反之亦然。2001年石化企业所遇到的产品价格降幅高于原油降幅就是一例。而厂商由于产品和成本的不同,转移原油涨价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大型综合石化企业由于产品的多元化和规模优势,分散原油价格风险的能力要高于单一的炼油企业。事实上,生产能力向大型综合性石化工业基地集中将是今后国内石化工业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