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股失宠,发行价趋低,首发流通盘偏小 截止12月10日,今年通过A股市场实现的融资额只有687.07亿元,远远低于2001年的1090.58亿元,融资规模大幅缩减37.00%。不过,如果细加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融资方式正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自2001年7月股票市场大幅回调之后,新股发行就一度放缓。当年9、10月连续两个月居然没有1家新股发行。同时,市场选择的结果使配股和增发也大幅降低。因此2001年下半年的融资行为明显减少,全年A股市场的融资规模也比2000年大幅减少28.89%,其中新发行股票大幅减少34.17%。进入2002年之后,A股市场的融资能力进一步下降。新股发行继续保持低速,发行规模进一步降低。截止12月10日,A股市场的首发规模为489.21亿元,比2001年555.79亿元的少66.58亿元。总体来看,2002年的新股发行规模将继2001年大幅下降后继续小幅下滑。 2002年新上市公司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融资规模普遍较小。截至12月10日,已有63家公司发行新股,其平均融资规模为7.63亿元,明显小于2001年新上市公司8.17亿元的平均融资规模。其中融资规模小于5亿元的公司有47家,占新发行上市公司的比重为74.6%。而2001年发行规模小于5亿元只有34家,所占比重为50%。2002年发行的中国联通和招商银行,融资额分别为115亿元和109.5亿元,几乎占到首发规模的半壁江山。如果扣除这两只“大鳄”,平均发行规模只有4.20亿元。比2001年扣除中国石化118.16亿元的融资额后的平均融资额6.53亿元低三成多。同时,2002年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公司只有5家,而2001年有12家。这样,尽管2002年发行的大盘股家数少于2001年,但融资规模却旗鼓相当。 此外,2002年的新上市公司的流通规模也相对较小,流通盘小于5000万股的有39家,平均流通股本为3500多万股。同时,发行价格价格也较低。有中国联通、中海发展、新鑫股份和山东基建4家公司发行价低于3元,53家公司发行价低于10元,加权平均发行价为4.42元。 在增发方面,目前共有26家公司通过增发募集资金,平均每月增发2.36家。实现融资额160.31亿元,只比2001年的164.62亿元略少4亿多。今年上半年有18家上市公司进行增发,而下半年只有8家。上半年通过增发实现的融资额是下半年的3倍多。由此可见,今年下半年增发的扩容速度明显慢于上半年。 至于配股,12月10日之前,今年仅有16家上市公司实施了配股,通过该配股实现的融资额只有37.55亿元。而2001年共有102家公司进行了配股,并实现370.18亿元的融资额。今年实现配股的上市公司家数大幅减少84.31%,配股额更是锐减89.86%。而且,配股价也较2001年有明显降低,加权平均配股价为9.16元/股,比2001年10.32元/股低一成多。 综合来看,新股发行仍是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因此,其融资额的继续缩减,使得市场的融资速度同比进一步下降。而配股额的巨幅下降,则主要是受相关再融资政策影响所致。相信随着增发门槛的大幅提高,明年配股方式会重新受青睐,其融资额也会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