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岁末,关于股市的各类回顾性评说铺天盖地,然而股市最大的一个特点倒是少有提及,那便是“亏损”:上市公司亏损,券商亏损,基金亏损,中小投资者亏损,2002年的中国股市成为亏损集大成者了。
上市公司亏损
先说上市公司亏损。全年的统计数据要到2003年4月底才能揭晓,因此,这里只能举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数据。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亏损公司增加到166家,在所有披露半年报的1204家公司中,占到13.8%;而上年中报净利润亏损家数为102家,亏损面只有8.87%,亏损家数增长62.75%;2001年年报亏损家数达152家,亏损比例为12.94%。亏损公司无论是绝对数还是所占上市公司比重都再一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再说券商亏损。2002年,券商的经营环境相当恶劣,在股市持续疲软、自5月调低股票交易佣金等背景下,有70%以上的券商面临亏损的局面。而深圳证券业协会的调查报告表明,深圳市各证券营业部佣金收入水平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30%,深圳证券营业部将有可能出现1995年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深圳地区券商的状况并不只是一个特例,全国其他地区的券商也大都入不敷出。有的券商亏损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一批券商将陆续进入破产边缘。
基金亏损创纪录
基金的亏损也创造了近年的新纪录。根据数据统计,截至11月15日,54只封闭式基金净值高于面值的只有基金兴华(1.0484元)和基金融鑫(1.0087元)两只;净值低于0.80元的基金有5只,其中基金景业净值仅0.761元,基金景宏0.7687元。在13只公布单位净值的开放式基金中,因投资成本和扣减日常费用等复杂因素,仅有4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尚保持在面值以上,部分基金的净值亏损已经高于10%,甚至20%以上,亏损相当严重。
中小投资者的亏损则更是有目共睹。盈多利2002年1-11月个人投资者投资盈亏状况调查表明,盈利只占6.36%,基本持平占12.14%,亏损的则高达81.50%。
亏损背离大环境
2002年股市的全方位亏损,就像大海中耸立的一座荒岛,格外刺眼,因为它与宏观经济大环境太不匹配。权威部门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8%左右,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但超过世界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在人们享受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丰盛大餐的同时,股市投资者获得的是难以言喻的苦涩。
宏观经济形势如此之好,居民储蓄增长如此之快,而股市各方亏损如此之严重,实在叫人难以理解。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由谁来承担责任?
显然,市场各方亏损,找证监会是沾不上边的。因为证监会的身份是“裁判员”而不是“教练员”,它只管吹哨,记分和用黄牌将违规者罚下。至于“运动员”成绩的好坏,只能由“教练员”负责,与“裁判员”何干?那么,“教练员”是谁呢?谁也不会承认是。一个只有“运动员”而没有“教练员”的市场,怎么可能有高水准的比赛?只可能是一场混战,其结果只能是比赛各方都遍体鳞伤。而且,因违规者太多,“裁判员”要不停地举“黄牌”,因而也累得不可开交。
“裁判员”虽然很累,但又往往费力不讨好。确实,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投资者亏损纯属个人行为,完全应该由个人负责。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不只是中小投资者大面积亏损,上市公司也大面积亏损,券商也大面积亏损,基金也大面积亏损,其中的奥妙值得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