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投资基金和券商等在内的主流资金有明显加仓的迹象
●有送、转增股或者派现比例较高的个股,其季报业绩均不错
●不少上市公司均将先前隐亏的、挂帐的等诸多不利因素在2001年年报中体现出来,使得该类公司给人以轻装上阵的感觉
●新股与次新股业绩滑坡现象在季报中较为突出
虽然季报披露的信息较为简单,但是如果将其与年报、中报结合起来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大家关注的现象,如果再将其与当前市场热点结合起来看,或许还能从中把握板块运行的趋势呢。
从季报中,留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包括投资基金和券商等在内的主流资金有明显加仓的迹象,这个结论也得到了基金一季度的投资组合报告所显示出的数据的验证。而加仓的品种大多集中在地产业以及相关的建材业,典型个股有山东基建、世茂股份、民丰特纸、海螺水泥等。有意思的是主流资金似乎对于浦江开发概念尤其是情有独钟,比如说世茂股份就有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通证券等机构加仓,而其龙头股浦东不锈更是了不得,申银万国新近加仓2246万股,占其流通股本的14.40%。从中也可以看出,市场对于浦江开发概念的重视程度,由此也就理解了浦江开发板块为什么能够在近期成为市场中一颗耀眼明星的原因。
第二个印象就是那些有送、转增股或者派现比例较高的个股,其季报业绩均不错。比如说健特生物,在实施了10转增7派1元的分红方案之后,该公司在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7倍,每股收益0.186元(摊薄),类似个股有南方汇通、江苏舜天、承德露露等。有再融资要求的个股的业绩也出现了同比增长的态势,比如说近期发行可转债的江苏阳光的一季度报表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57%,净利润同比增长32.44%;南京水运的净利润更是增长得不得了,增幅高达111.99%。类似个股尚有湖南海利、诚志股份等。
第三个印象就是一些在年报业绩巨亏的个股,在季报中却表现尚可。比如说2001年其每股亏损高达0.98元的深南光,在一季度就扭亏为盈了,每股收益为0.028元。另外,刚披露季报的大元股份亦如此,该股在2001年每股亏损0.61元,而季报显示其盈利0.0131元,一叶可知秋,由此可以推测出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那就是经过老四项计提、新四项计提之后,不少上市公司均将先前隐亏的、挂帐的等诸多不利因素均在2001年年报中体现出来,使得该类公司给人以轻装上阵的感觉。所以,对于在2001年年报中亏损巨大的个股也要区别对待,这些个股中说不定就会冒出今年的重组黑马。
第四个印象就是新股与次新股业绩滑坡的现象在季报显得比较突出。比如说美罗药业,2001年的每股收益为0.37元,而该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每股收益只有0.01元,冰山橡塑的每股收益只有0.025元,通葡萄酒的每股收益只有0.006元,刚上市的山东基建的每股收益也只有0.025元,这一点还希望能够引起投资者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