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蓬勃发展2002年我国旅游业迎来入境、国内、出境游三大市场蓬勃发展、全面繁荣的景象。
据200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组委会提供的数据,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接待入境旅游者7287.82万人次,比2001年同期增长10.78%。这一时期,作为旅游业重要指标的过夜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达2751.69万人次和152.20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77%和15.10%。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公民出境游市场正有计划、有组织地稳步发展。2002年1至9月,中国公民出境人数1228.8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41%。按照我国旅游业发展目标,2002年全年旅游入境人数争取达到9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9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800亿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370亿元。根据2002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预计2002年全年的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预计目标,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子行业发展各有特色
酒店迎来黄金发展期
旅游的红火带动了宾馆酒店生意的兴旺,中国的宾馆酒店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共有5星级酒店15家,出租率均在90%以上,全市所有酒店的平均出租率高达70%以上。而定位于一般旅游者和商务人士的大众型旅馆生意同样火爆。当然,上海宾馆酒店业的兴旺并不是一枝独秀,在海滨旅游城市青岛、热带岛屿海南岛以及黄山、武夷山、泰山、桂林、大连等旅游胜地,宾馆酒店的客房出租率同样不断攀升,明显好于往年同期水平。
旅行社规模竞争格局形成
我国的旅行社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由原来的“小、散、弱、差”发展到现在的三角形矩阵模式。从旅行社的数量来看,少量大型旅行社企业、巨型旅行社企业实现集团化,雄距三角形的顶端。大量中型旅行社企业通过专业化,居于三角形中部,小型旅行社位于底部,成为大社的网络点。而从旅行社的市场份额分布来看,恰恰形成了以上的逆三角形,少数大社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百强国际旅行社在数量上占7%,但在市场份额上占到了48%;国内旅行社百强占总体数量的1/70,但在市场份额上已超过了50%。也就是说,国内旅行社市场的集中度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且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垂直分工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各旅行社的产品分工还有待完善。由于旅行社行业是最直接的旅游服务业,其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网点数量和优质服务。在网点数量方面,国内旅行社具有先发优势,但服务质量与国际旅行社差距甚大,因此必须加快旅行社子行业的开放进程,不断提高国内旅行社的服务质量。
景点经营权转让成风
2001年旅游景区的转让还是市场讨论的热点。而在2002年,各地政府已迫不及待地推出自己的招商项目。比如,2002年伊始,四川省就举行盛大的旅游项目招商会,有100个旅游项目向全球的资本抛出“绣球”;安徽祁门县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的观音塘景区将五十年经营权500万转让给深圳一家公司;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井冈山的龙潭景区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分20年、30年出让经营权;中国道教发源地———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鹰潭市有意愿,出让包括龙虎山在内全市任何一处旅游景点的经营权;山西壶关县将境内太行山大峡谷五十年经营权以153万元转让……在2002年11月的国际旅游招商会上,湖南的凤凰古城、山东的青岛、沈阳的大连,甚至旅游开发走在全国队伍前列的都在渲染自己的景区景点,鼓励多方资金参与开发。那么,景区景点在转让后的效果如何呢?我们通过四川雅安市碧峡峰在转让后发生的变化可见一斑:
占地20平方公里的碧峰峡1986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创收也就三五十万元,连付碧峰峡内林场工人的生活费都不够。1998年1月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开业第一年旅游收入就达到8000万元,接待游人达到70万人次。据统计,碧峰峡旅游业每年给雨城区创造的综合效益达到3亿元左右,带动全区农民收入增长3至5个百分点。
会展旅游被充分重视
2002年旅游行业的旅游交易会、研讨会非常多,从杭州的西湖休闲旅游研讨会,到北京的第八届酒店博览会,可以说,会展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会展业是公认的高收入、高赢利行业,其利润率大约在20%到25%以上,而且展会往往能够带动一个城市的交通、贸易、通讯、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所以,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把自己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会展城市。
公司业绩有较大改善
2002年,旅游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走势与大盘同步,整体局面非常低迷。但是分析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我们可以得出: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与2001年相比将有较大改观。从附表可以看出:
2002年前三个季度,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2001年全年的数据;就经营净利率而言,2002年前三个季度所有这些上市公司的算术平均值已经超过了2001年全年的水平。就子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看,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有14家,旅行社类上市公司有6家,景点类上市公司有9家。其经营状况如附表所示。酒店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02年大为改观。
从宏观来看,这与2002年旅游、酒店业的蓬勃发展相关,从微观分析,主要得益于东方宾馆(相关,行情)的巨亏转盈。
当然,还要注意国际大厦(相关,行情),其2002年三季度出现亏损,今后发展动向值得关注。另外,宝华实业(相关,行情)作为一家小盘酒店股今年虽然已经减亏,但估计全年仍将亏损,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其是否有资产重组的大动作。华天酒店(相关,行情)虽然今年二级市场有所表现,但仍应客观分析其经营状况,在2002年5月该公司的贵宾楼就已经开业,但是该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旅行社类公司2002年三季度同样有很好的表现。前三个季度总体上甚至已经完成了上一年全年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大大增强。这一方面与西藏圣地(相关,行情)的减亏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国旅B股(相关,行情)与首旅股份(相关,行情)的良好表现有关。这两家公司,一家依托于上海,一家依托于北京,两大经济中心活跃的商旅市场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商机。国旅B股的经营以稳健见长,首旅股份则以实力雄厚的首旅集团为背景,首旅集团在旅游行业的大动作必将影响将来上市公司的发展,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
一直以来,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被公认为盈利能力最强的旅游类企业,但是在2002年前三季度,该类公司并没有像另两个子行业一样实现较好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中视传媒(相关,行情)、京西旅游(相关,行情)出现亏损。尤其是京西旅游,由于合并了特种水泥厂,业绩大受影响,前三季度每股亏损竟达到0.24元,且公司资产重组目前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其今后发展值得注意。但在旅游门票提价的刺激下,黄山旅游(相关,行情)、张家界(相关,行情)、峨眉山(相关,行情)的业绩都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
另外,老牌绩优旅游上市公司华侨城(相关,行情)2002年前三季度表现温和,由于该公司为控股型上市公司,其收入可调变动因素较大,预计2002年全年将与2001年持平。展望2003年,旅游行业将承接2002年的良好发展势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