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7月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迎来其第三次飞速的发展,我们也注意到,由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整体环境的不理想,使得投资基金的发行也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而其同业间的竞争更加趋于白热化。
正是这样一种市场环境当中,于是就催生了近期作为封闭式基金发行的银丰基金在其发行方式上的创新。该基金在其契约中明确的设立了“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相关条款,并由此而在市场当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应该说,开放式基金作为基金业发展的一种主导趋势,确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得到国内市场各方的认同。事实上,随着我国基金业的不断发展,从今年开始开放式基金的推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而且由于开放式基金在各自投资管理模式和产品结构上的不断细化,它们间所确立的不同投资偏好和风格,再加上今年来华安创新等已经开始运作三只开放式基金在市场中取得明显优于封闭式基金和大盘的投资成绩,使得其在一时间赢得了从机构投资者到普通投资者的普遍好感。
然后,真正在基金业中提出“由封闭转开发”这一创新方式,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却似乎有些令人尴尬。因为,它的提出实实在在是由于自去年以来股市大幅下挫,导致封闭式基金严重折价交易的结果。由于作为封闭式基金主要募资对象的保险公司等机构持有者,在这种折价交易当中损失惨重,最终迫使它们一致要求基金管理公司能将折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转为按净值交易的开放式基金。并在随后的封闭式基金的发行中,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保险公司开始对其认购产生抵触情绪,致使封闭式基金的发行更为艰难。由此也影响到管理层逐步对基金“由封闭转开放”持有鼓励态度。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注意到我国资本市场所处的整体运行环境,以及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作为两种有着迥然不同“个性”的基金模式,它们在运作规模、交易方式和定价原则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也促使了开放式基金在我国推出已始,就凭借其稳健资产管理风格和优异的净值增长率,而更加赢得机构投资者的欢迎,并迅速的在两者见的较量中脱颖而出了。由此可见,基金“由封闭转开放”而作出的一种尝试性创新,虽非出于基金业内在发展的需要,而最终却将成就其自身的发展。
而在这个由“封闭转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由于实施这一创新的根本的目的在于缩减由于二级市场非理性的竞价交易而导致基金市场价格与净值间的差距,有效解决基金折价交易的情况。因此,在这当中所孕育的市场机会对于我们广大的投资者而言,就将集中体现在后期市场中折价幅度较大的封闭式基金方面。因为,由于具有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的趋势,那么长期在二级市场中折价交易的基金就将因其存在有按开放式基金净值赎回的内在要求,最终推动市场交易价格在二级市场中的回升,从而也给我们的投资者带来获利的空间。而从目前市场中的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情况来看,这种大幅折价交易情况更多的就出现在了大盘基金方面。
当然,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也似乎能够发现,今后的封闭式基金只要象银丰基金一样在其契约中设立一个“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相关条款。那么,无论它是否真是实施转型,都将由于存在这一潜在的净值赎回的支持,而令其价格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浮动范围当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