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博成功与基金判断失误
上周申博概念股表现十分抢眼。世博会申办成功给上海经济发展安上了另外一架发动机,因此这与上周申博题材股的走强是吻合的。那么基金作为实行专家理财的机构投资者,是如何研判申博成功的概率,从而对这个今年热点之一的板块实行了何种操作策略?是否体现了专家理财的能力?
申博概念股包括以陆家嘴、浦东金桥、外高桥和东方明珠为代表的“两桥一嘴一明珠”浦东概念股,储备大量土地资源的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类和基建类上市公司以及旅游业服务业、商业、运输业等行业的上海本地股。储备大量土地资源的上市公司包括浦东不锈、江南重工、上海港机、沪东重机、ST中纺机等,房地产开发类和基建类上市公司包括陆家嘴、世茂股份、天宸股份、中远发展、中华企业、新黄浦、上海建工、隧道股份和同济科技等。其它受益公司包括东方明珠、豫园商城、新亚股份、申通地铁、友谊股份等。笔者根据这些申博概念股三季度的前十名股东披露数据整理,来反映基金对它们投资的概况。
18只申博概念股共有49只基金投资,剔除4只开放式基金,也有45只封闭式基金。现有54只封闭式基金,也就是说,所有封闭式基金重仓股中这些股票的比例大约仅为8.3个百分点。考虑到基金投资日益分散,这些股票在基金个股配置的地位更低。因此,从整体上分析,基金似乎认为上海申博成功的概率较小。
少量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成功抓住了申博概念
虽然整体上基金对上海申博成功的信心不足,但是有少量基金对上述股票进行了重点投资,成功抓住了申博概念。可以发现,鹏华旗下的普华、南方旗下的开元和天元、银华的天华、国泰的金泰投资这些股票的数量都在3只以上,这似乎反映了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对上海申博的成功充满信心,体现了他们对问题分析综合判断的高超能力。尤其是普华,它三季度的重仓股全部是上海申博概念股 占到所持全部股票市值的63%,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它是只申博题材概念基金。
从基金管理公司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鹏华、南方、国泰和银华对申博概念股投资力度较大,远远超过其它基金管理公司。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银华刚发行了开放式基金,在三季度末只有天华一只基金。即使表现一向优秀的华夏、华安和长盛等公司,这次对申博的研判也出现了明显的失误。
今年的三次基金业整体决策失误说明了什么?
结合笔者前几期的文章,我们知道大多数基金在“6·24行情”中认为市场价值中枢会上升,被迫加仓。事实证明这是今年基金业的第一次决策失误。在后面的行情演绎中,基金公司普遍认为市场不会在1500点以下运行,因此在三季度采取了稳中有进的投资策略,可惜的是,这又是一次整体失误。加上这次基金业对申博形势的误判,今年相对平衡市中基金业已经有了三次整体决策失误,当然正如前面所说,每次都会有少量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能够正确决策。总体上讲,基金似乎有负专家理财的名头。
为什么基金业会连续出现整体性决策失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当然原因很复杂。限于篇幅,笔者阐述以为是重要的一点。这显然不是个别基金或基金管理公司的原因,因为这三次都是基金业整体决策失误。因此,笔者以为这必然是体制架构造成的。这是因为现有的基金管理公司一般是股权均衡体制,控制权是相对的。关键可能在于现存的投资决策制度存在着内在无法克服的缺点,笔者以为,公司决策层、基金经理和研究力量三者的权利责任不清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只有在法律法规的层次上对此有明晰的界定的,才有可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这里可以引申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体制的建立只是解决了资本因素,但是否能够解决现存投资决策制度的缺点尚待观察;二是对国内基金管理公司频频换将的效果表示怀疑。统计表明,换将的二级市场效果带来的不是正的收益,恰恰是负收益。市场无疑对这种换将表达了否定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