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粘胶长丝企业竞相扩大产能,造成我国粘胶长丝产量迅速增长,价格也相应出现大幅波动。
●从国际范围内来看,粘胶长丝需求一直稳中有升,但随着有关替代品的出现,对长丝产品质量及规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此外,由于生产成本及环保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不断关闭粘胶长丝生产线,其产量迅速下降。
●长期来看,随着行业协会对粘胶长丝价格波动的重视与干预,其价格波动将逐渐趋缓,但国内市场仍将趋于饱和,出口将成为行业重要的支撑点,而粘胶长丝产品在新领域的运用将成为行业的新亮点。
●由于国内多家企业达成的限产协议,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粘胶长丝价格出现大幅回升,同时原料价格也出现下降,预计2002年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业绩将出现明显转机。
行业现状产能增长快价格波动大
粘胶长丝是以棉或木纤维为原料生产的中高级化纤原料,其最大特点是与天然棉纤维的某些性质极为相似,如吸湿、透气、易染色、抗静电和易纺等性能。粘胶长丝被广泛应用于丝绸、棉纺织、针织、编织与织造及制线、制绒行业,既可单独织成美丽绸、富春纺和各种丝绸被面等,也可与棉纱、蚕丝、合成纤维交织成羽纱、软缎和留香绉等。
目前,我国粘胶长丝生产企业共14家(上海化纤五厂已停产),其中上市公司8家。在14家企业中,保定天鹅(相关,行情)、吉林化纤(相关,行情)和新乡化纤(相关,行情)和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最高,2000年上述4家公司约占国内市场近60%的份额,我国粘胶长丝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
产量增长迅速近15年来,我国粘胶长丝产量增长极快,平均年增长率大于10%,1985年其产量为2.58万吨,到2000年达到12.55万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粘胶长丝生产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
进入壁垒较高粘胶长丝的生产具有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的特点。在技术方面要面对周期长、因素多、敏感度高、控制检测难、系统关联度大等等技术条件,形成了技术壁垒;在资金方面,国内投资1000吨标准产能(按照76m/s的速度生产120D粘胶长丝)的基本预算是1亿人民币,在日本则是在3亿人民币以上,在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预算同中国基本一致。根据成本测算,粘胶长丝在中国的保本点产量为6000吨以上,实现目标效益的经济规模在15000吨左右。所以,要形成有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粘胶长丝产业,需要相当大的投资;同时,粘胶长丝在后纺环节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价格大起大落近年来粘胶长丝价格走势表现为大波动中的下降趋势。1995年平均价格48000元/吨;1997年为29000元/吨;1999年为35000元/吨;2000年为32500元/吨;2001年8月跌至最低(20000元/吨)。价格总体下降的趋势使企业的边际利润率不断下降,而大幅的波动则导致价格下跌时,购买者等待观望,价格上涨时,购买者一哄而上,最终使生产企业的经营业绩难以稳定。
粘胶长丝降价主要应当归咎于产能的简单扩张。近年来我国粘胶长丝行业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几乎没有库存问题,在纺织行业不景气时也能保持较好的效益。过去4年里,中国13家粘胶长丝企业增加了4.4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使国内供求关系保持了平衡。2000年10月以后,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对纺织品的需求增长也减缓,但中国粘胶长丝的产能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中低档单一品种产品已供过于求的过剩产品。
出口竞争力强
1988年我国进口粘胶长丝约2万吨,进入90年代后,国产长丝快速增长,基本替代了进口,到1998、1999两年,每年只进口几百吨国内不能产的粘胶长丝品种。我国的粘胶长丝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能力,目前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1/5。1999年全国有8家企业的粘胶长丝出口,合计数量21,355吨,占当年产量的18.24%,2000年粘胶长丝出口量为17,513吨,占年产量的13.95%,主要因为当年国内需求高涨,导致出口略有下降。
国际视角产业孕育变数
粘胶长丝于20世纪初在欧洲实现工业化生产。由于纺织原料需求不断增长以及长丝生产技术的逐步提高,全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行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全球行业特点如下:
替代产品抢占部分市场
粘胶长丝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新的纺织原料———合成纤维特别是涤纶长丝高速发展,其强度高、外观疵点无毛丝或少毛丝、丝筒卷装量大,使其特别适用于高速织机。另外,合成纤维的后整理技术也迅猛发展,并且价格低廉。在合成纤维和粘胶长丝可以互相替代的场合,合成纤维夺去了一部分粘胶长丝的市场。
全球产量下降,亚洲基本平稳目前全球粘胶长丝产量正在逐步下降,1991年为36.6万吨,1998年为32.2万吨,约减少了12%。合纤的迅速发展是造成全球粘胶长丝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在原料资源(水、电、气)和人力资源成本上无法与亚洲国家竞争,再加上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发达国家正逐步削减或转移产能。2001年,日本可乐丽公司关闭了年产8000吨粘胶长丝的产能,日本旭化城公司关闭了年产20000吨的粘胶长丝生产能力,法国的Cellatax公司关闭了年产2900吨的生产能力,希腊的EtmaS.A公司关闭了年产6000吨的生产能力,西班牙的ViscoedBarelonaS.L公司关闭了2300吨的生产能力,共减少了粘胶长丝生产能力39200吨。
质量和规格有较大的提高近年来,国际粘胶长丝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高级别产品完全能做到染色一致,外观疵点无毛丝和少毛丝,物理指标均匀;产品已实现差别化及功能化,除常规产品外,发展了细旦纤维、超细旦纤维、异形截面纤维、粗旦纤维、极粗纤维、单丝细复丝粗、单丝粗复丝不粗、复合纤维、变性节支纤维、添加消光剂、着色剂和其它物质改性具有各种功能性,如阻燃、抗静电、防臭、抗菌、高吸湿性、抗紫外线等功能纤维。其中较著名的有奥地利生产的高湿模量粘胶纤维(MODAL纤维),具有湿强高的特点,制成的布料柔软,悬垂性好,触感佳,尺寸稳定好,经多次水洗后仍能维持鲜艳色彩,主要作为高档时装面料。
全球粘胶长丝需求稳中有升目前粘胶长丝的国际需求量约为36万吨/年,这一需求量不但没有下降,相反还在稳定的小幅增长,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合成纤维只抢去了部分低档产品市场,而以粘胶长丝为原料的高档服装面料等纺织品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二是消费时尚在21世纪将从低价格消费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向中高价格消费天然纤维转变。
目前粘胶长丝产品的主要需求量集中在中档、中高档及高档产品上,约28万吨/年,约占总需求的70-80%。从需求格局来看,高档及中高档产品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高档纺织品服装的主要面料,中档产品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低档产品则主要流入印巴和中东的部分国家。
政策背景调整提高配额增长
我国“纺织工业十五规划”已明确指出,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的生产继续实施调整和发展提高的政策,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和集约化程度,对现有优势企业改造、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2005年化纤差别化率要由目前的25%提高到40%,粘胶纤维要控制污染、不布新点,重点是开发品种,提高质量。积极研究开发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技术,加快推进粘胶纤维环保技术的应用,落实“粘胶三废处理”和“浆粕黑液治理”等环保措施。
根据WTO《纺织品服装协定》,入世后中国在设限国的配额将享受25%的增长(在现行配额年增长率的基础上),到2002年再增长27%。贸易的自由化将大大拓展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市场空间,作为纺织和丝绸工业的重要原料———粘胶长丝的需求量也将有所增加。根据国家纺织工业协会预测,今后5-10年间国产粘胶长丝以每年3-5%的速度适度增长,才能满足国内使用和保证进出口平衡。此外,我国化纤设备进口关税较高,入世后,随着引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关税的降低,将利于我国化纤企业降低投资成本,缩短企业技术更新改造的周期,从而尽快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投资策略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好转
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跌,2001年粘胶长丝主要上市公司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业绩下滑的现象。根据8家公司年报,2001年企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为7.22%,比上年同期下降10.36个百分点,平均主营业务利润3902万元,净利润-66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4%和116%。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预期2002年该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将发生明显转机。
首先,原料成本将逐步下降。粘胶纤维的主要原料是棉短绒和木浆,目前进口占国内需求的40%以上。2000年上半年,棉短绒和木浆价格同比增长了40.02%。而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两者价格均处在下降通道之中,棉短绒由年中的2700元/吨降到年底的2100元/吨,木浆也由5900元/吨降至5100元/吨。预计未来2-3年,随着国内外棉花市场的逐步接轨以及进口税率的下调,棉短绒和木浆价格仍将维持下滑或至少是相对缓慢下滑的总体趋势。主要原料成本的下降,无疑将为整个粘胶长丝业的复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市场行情有所好转。由于国家对产能控制的政策将逐步实施,再加上粘胶专业委员会限产保价的决议得到贯彻执行,国内产品价格已经出现恢复性的上扬,目前已基本回档至跌价前的原位,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已经得到一定的缓解。预计未来2年内,粘胶长丝价格波动的幅度要小于历史水平,这对于生产企业的经营稳定和提升业绩非常有利。
最后,出口增长迅速。粘胶长丝作为重要的纺织品服装原料,中国入世可以通过促进纺织品出口拉动对其需求。同时作为化纤中近5年来唯一每年均有外贸顺差的大品种,未来几年在欧美、日本等人造丝厂家陆续限产、关闭的情况下,出口有望持续增长,而进口则将逐步减少。这有利于我国生产企业缓解国内市场压力,扩大市场空间。
新乡化纤(000949)扩大规模求发展新乡化纤是我国生产粘胶纤维的大型一类企业,经济效益一直居全国同行业前茅。2001年在粘胶长丝价格大幅下跌、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公司仍实现主营业务利润5428.57万元,净利润3395.19万元。
近年来公司始终致力于产能的扩大,以期获得规模效益,1999年公司仅生产粘胶纤维33246吨,其中粘胶长丝12678吨,2001年公司生产的粘胶纤维已达到49709吨,其中粘胶长丝20878吨,较1999年分别增长49.52%和64.68%。在“万吨粘胶长丝一期工程”完成后,2001年公司又投资进行了年产2000吨的“万吨粘胶长丝一期续建工程”和年产3000吨的“粘胶长丝技改项目”土建工程,目前工程进度良好,预计2002年可完工。项目完工后,公司粘胶长丝的产能将达到2.5万吨/年以上,有望超过保定天鹅成为国内最大的粘胶长丝生产基地。除扩大产能外,公司也没有放松对质量的管理,引进了具有国内技术领先地位的SNAICO连续纺设备和技术;此外,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公司根据市场需要,加紧研制开发的差别化纤维新品种,如纺前着色丝、扁平丝、细旦丝;功能性粘胶纤维新品种如抗紫外线、远红外吸收、抗菌、荧光增白、蛋白质纤维素共混粘胶纤维;有光高浆连续纺丝、低CB浆连续纺丝,其中部分产品已批量生产,并在国内外用户中受到好评。
从财务状况来看,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债务结构较为合理。但应注意的是,公司在费用控制上不够严格,2001年三项费用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管理费用增长最为迅速,对报告期利润产生了不利影响;与同行业相比,公司获得现金回报的能力下降幅度过大,2001年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同比降幅高达99%;此外,公司2002年将不再享受所得税返还的优惠政策,对业绩将有负面效应。
吉林化纤(000420)出口市场先行者吉林化纤其前身吉林化纤厂始建于1960年,1964年8月1日建成投产,是我国的老牌粘胶生产企业,公司现有粘胶长丝生产能力2.2万吨/年,居于行业第二位,粘胶短纤5.5万吨,居于行业首位。
目前公司在国内粘胶长丝的优等品市场上仍占据优势地位。同时公司的产品在国际上也较受欢迎。自90年代开始,公司的产品便已开始销往德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国内粘胶行业上市公司中最早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具有充分的国际市场开拓经验,目前公司抓住日本人造丝企业关闭的有利契机,同日本可乐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对长丝B线实施了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为桥梁,成功地占领了日本市场,公司出口日本的粘胶长丝已占该国对外进口粘胶长丝总量的80%。从2001年年报来看,公司与日本可乐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利用日本可乐丽公司提供的技术对长丝生产线进行的改造现已完工。该条生产线已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日方对公司出口的长丝质量也给予了肯定,同时出口欧洲的小样试品也得到用户好评。在国内粘胶产品日趋饱和而国外生产企业相继关闭的情况下,作为粘胶产品出口的先行者,公司产品的对外出口将有望成为公司利润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些因素将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在于公司地处东北,气候较为寒冷,而粘胶长丝生产要求纺丝车间平均温度保持在26-28度左右,这就造成公司单位产品空调动力消耗高,从而使得公司的生成成本也相对较高。
2001年公司的毛利率仅有3.3%,在粘胶长丝上市公司中仅高于九江化纤(相关,行情)和丹东化纤(相关,行情),排名倒数第三,目前公司经营主要依赖其严格的管理及相对较高的产品品质,未来如不能长期保持产品品质的领先地位,则业绩将有可能出现下滑。
热点透视增长方式面临转变
推进质量和品种增长目前我国粘胶长丝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比尚有差距,1999和2000年平均出口价格约4000美元/吨,而发达国家的产品,如日本,其常规丝的价格在每吨8000美元/吨。中国粘胶长丝售价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是质量较差,品种不全,表现为国产粘胶长丝染色均匀性差,外观疵点毛丝多,物理性能指标不稳定。因此我国粘胶长丝企业正借国际产能迅速下降的东风,大力引进技术,加强研发,推进质量和品种的增长。如保定天鹅和新乡化纤积极引进连续纺丝生产线;吉林化纤同日本已关闭的可乐丽公司进行技术和市场合作;宜宾丝丽雅公司独家引进意大利的全套原液生产设备和技术,同时与9月关闭的日本旭化成公司进行了技术与市场合作,吉林化纤和宜宾丝丽雅均成立了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此外,我国粘胶长丝在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日本和意大利生产企业的品种在120个以上,而我国目前只有40多个。1996年后,中国粘胶长丝企业初步意识到增加品种的重要性,新产品开发数量也超过前十年的总和,加快了追赶发达国家可生产100余个品种的速度。
大力发展功能化、差别化纤维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功能化、差别化粘胶纤维由于受到产业政策的积极扶植,且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远超过普通粘胶纤维,已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通过对生产系统的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寻求产品的差别化以开拓更大的市场已成为国内粘胶长丝生产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如2001年10月,保定天鹅公告将筹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年产3000吨溶剂法纤维素短纤维技改项目,具有高湿强性、无污染等特点;2001年5月山东海龙(相关,行情)拟收购集团公司的3000吨差别化粘胶纤维项目;九江化纤研发出的300D/60F消光粘胶人造丝已被科技部列为200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吉林化纤年产5000吨麦饭石功能纤维项目已于2001年6月投产;新乡化纤拟发行可转债投资植物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生产项目;宜宾丝丽雅利用高分子活性技术、化纤纺丝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种类高新技术开发的创新蛹蛋白粘胶长丝。
发展前景价格和出口是决定因素
价格下降趋势缓解,波动幅度减弱过去粘胶长丝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行业经济效益良好。受超额利润的驱动,中国13家粘胶长丝企业在4年之内就增加了4.4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使国内供求关系保持了平衡。近年来产能增长的速度仍然超过了实际需求的增长速度,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出现。2000年10月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纺织品需求的增长明显减缓,导致粘胶长丝价格一路下跌,到2001年8月,价格跌至大部分企业生产成本附近,跌幅超过30%。
面对上半年日益激烈的削价竞争,中国化纤协会粘胶专业委员会组织13家长丝企业8月在萧山召开了限产保价会议,明确规定了各厂家要限产一个月(即削减年产量的1/12)。长丝价格因此迅速回调。此后粘胶专业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2002年3月,在潍坊的行业会议上,企业表示继续贯彻保价协议,并对出口丝价格划定三档,控制最低限价,到3月底,粘胶长丝平均价格达33000元/吨,已基本回档至原位。行业协会的调控基本符合政府的产业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因此行业未来产能增长的速度将有所放缓。
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合纤在低档产品上对粘胶纤维有替代作用,但由于粘胶长丝的性能优于合纤产品,再加上其能够较快地降解,不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市场需求仍将随着下游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长。据国家纺织工业局预测,2001-2003年我国粘胶长丝的需求(国内需求+出口)量将保持在比产量高出1万吨左右的水平。
可以预计,由于全行业产能的增长有所减缓,而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最终将使全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不至于过度突出,因此价格下降的趋势将会得到缓解,而行业协会的宏观调控将使长丝价格的波动稳定在一定的区间内,不至于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出口成为行业的重要支撑点即使限产保价的协议完全得到执行,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无法得到根本扭转。尤其在2001年国内市场极度不景气的情况下,长丝企业已经意识到“真正的出路还在于出口”,因此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出口力度,有些企业甚至明确表示宁愿价格低点也要出口。从目前来看,由于国内需求增长缓慢,出口市场对于国内粘胶行业的支撑意义非常重大。
目前发达国家的部分粘胶长丝企业受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正逐步退出该产业,而发达国家对粘胶纤维的需求量还在稳步增加,这对我国粘胶长丝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争取国际市场空间非常有利。
此外,国际市场上的棉短绒(粘胶长丝主要原料)在价格与质量上均比国内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入世后棉短绒进口税率明显下调,将大大降低粘胶纤维的生产成本,强化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入世后随着国际市场的自由化进程加快,国际市场对我国粘胶长丝设置的进口税率将逐步降低(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30%逐步下调到11-15%),可以预计我国粘胶长丝的出口量将有飞速的增长。
新的应用领域成为行业未来的增长点原有应用领域的扩展和新领域的开发也将是我国粘胶长丝企业的未来增长潜力。在西欧,粘胶长丝占据着纤维市场很高的份额,如粘胶帘子线占西欧轮胎帘子线市场的比例约为50%,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国产的粘胶帘子线产品,只能依赖进口。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轮胎帘子线消耗与日俱增,这就为国内粘胶长丝行业提供了相当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