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太科技(600728)股权转让的分析
http://business.sohu.com/
|
[ 唐志 ] 机构:[ 联合证券 ]
|
新太科技6月27日公告,拟出让持有的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90%的股权。该事项将会大大促进新太科技经营向信息产业的彻底转型和业绩的提升。 新太科技2001年的收入和利润结构如下: 项目 收入 成本 毛利率 信息产业 340,118,898.20 202,986,334.16 40.3% 远洋捕捞 174,671,692.17 169,005,446.79 3.2% 新太科技下面从事远洋捕捞的是其控股子公司-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10月成立,股份公司对其的控股比例为90%。该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经营项目为国内外海洋水产品捕捞收购、加工、销售等。该公司现有大型单拖捕捞加工渔轮4艘,主要产品为鱼片、鱼粉、原鱼,小型金枪鱼钓船8艘,主要产品为金枪鱼原鱼,冷藏运输船1艘,主要为本公司北太平洋生产配套运输兼对外营运。由于相关国家的渔业资源保护政策日益趋紧,新太科技的海洋捕捞业务在作业渔场、作业时间以及捕捞配额的使用等方面均受到严重限制,渔业资源持续衰减;柴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捕捞成本上升较快;加之国内外海洋水产品市场又持续低迷,使新太科技的海产品捕捞业务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截止2001年末总资产29,133万元。2001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00万元(含1—10月该公司成立前),当期计入合并报表的亏损为633万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新太科技收入成长潜力和盈利能力最强的是信息产业类的资产,远洋捕捞方面的资产对于上市公司实际上已形成负担。将远洋渔业的资产彻底剥离出上市公司将在以下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一、专注信息产业、提高经营效率 由于新太科技的主要管理层大都原来从事信息产业,对于远洋渔业的管理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不对远洋渔业方面的业务加强管理,则对相关的收入和利润无法进行控制;如要对远洋渔业的业务进行管理,则一方面缺乏相关的行业背景,另一方面限于远洋渔业整个产业的不景气,即使管理有效也不能产生较好的效益。通过剥离远洋渔业方面的资产,将会使得新太科技成为一家专注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企业,从而在整个IT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提升公司业绩 新太科技2001年之所以出现业绩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中国电信市场分拆重组、客户投资计划缩减等不利因素影响信息产业利润相比2000年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2001年度远洋捕捞出现亏损。从目前来看,远洋渔业的外部环境还是没有重大的改善,因此将远洋渔业类的资产剥离出去将会使得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所提升。由于远洋渔业占新太科技的收入比重较大,因此如将远洋渔业方面的资产剥离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可能下降,但利润有望提升。 三、为进一步的股权调整作好准备 新太科技截止2002年3月31日的股权机构如下: 股东名称 股份性质 持股数(万股) 比例(%) 1. 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 国有法人 6141.1586 29.500 2. 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 社会法人 5664.8594 27.210 3. 中国水产总公司 社会法人 300.0000 1.440 4. 大连海洋渔业进出口公司 社会法人 300.0000 1.440 5. 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法人 300.0000 1.440 从新太科技的股权结构来看,实际上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和相关企业仍是股权的最重要的控制者,尽管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目前在董事会占有多数。这种股权和管理权的严重不对称情况对于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随着此次远洋渔业类的资产的彻底剥离,大连海洋渔业集团继续持有上市公司的大量股权已无必要。一个较大可能的预期将是:由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有紧密联系的企业受让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的股权,或是由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申请中国证监会的豁免从而直接收购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的股权。不管将来实际采用那种方式,都将使得新太科技的股权结构和管理层结构更为合理,从而有利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
2002年7月1日18:05 |
|
|
个股资讯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