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以来,基金发行进入急速膨胀期。据初步统计,已经有富国动态平衡基金、易方达平衡增长基金、融通新蓝筹基金、南方宝元债券基金、银丰平衡基金等获准发行,近期富国、易方达、银丰等基金已发布招募说明书,正式向市场公开销售。而就在上述基金尚未完成发行之际,又传出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拟推出上证180(相关,行情)指数基金的消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基金发行规模创下了历史记录。
基金高密度发行,是基金发行审批政策市场化的结果。长期以来,基金发行审批一直采取适度控制的政策。这主要表现在:1、基金发行从契约设计、发行规模到发行时间均需要获得管理层的批准。于是,基金发行节奏与股票发行一样,始终是在有形之手干预之下。2、优先考虑新成立的小基金公司。由于大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均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维持基本生存没有问题,而小基金公司基本没有开展业务,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因此,在基金发行审批上,管理层充分体现了父爱主义,原则上只批准新公司发行封闭式基金,而且在时间上优先安排。
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管理层的控制政策越来越与原来承诺的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发生矛盾。由于封闭式基金发行日益困难,小基金公司享有的政策优惠已渐渐失去意义,这从久嘉基金发行遭受保险公司冷遇、银丰基金推出转开放概念等最新变化可以窥见一斑。但是,受益于上半年的良好业绩,开放式基金发行却好于预期。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已经超出了管理层的最初设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层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政策基调,放手让基金公司推出各种新品种。
这种政策变化显然有利于基金业的快速发展。由于预期审批节奏的大大加快,今年余下的几个月直至明年,将会是基金业空前的大扩容期。而在自由竞争的氛围之下,市场资金将流向管理业绩较好的基金管理公司从而将加剧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分化。
但在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竞争手段缺乏规范的情况下,加速推进基金发行可能带来几大隐患:1、恶性竞争手法泛滥成灾。为了加大基金发行规模,目前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营销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降低认购费率、调整赎回费率结构、增加营销网点、走访机构客户等是常用的合规手段,但也有个别基金管理公司采取分销银行内部强制摊销、上层干预、暗塞回扣等不合规的竞争手段。如果管理层不尽快出台有关规范办法,基金销售的恶性竞争将愈演愈烈,从而给整个基金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新基金公司的开业和生存成为问题。由于封闭式基金发行面临困难,而开放式基金发行所必需具备的软硬件设施,小基金公司还不具备,因此这些公司如何在与大公司竞争中生存下来是一个棘手问题。目前流行的新基金公司设立模式(无论以前股票投资业绩如何,只要是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申请并且注册资本符合要求,就可望获准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挑战。以明星基金经理个体为核心而非现有券商或信托公司等机构为核心的新基金管理公司将成为市场欢迎的新模式。现有由管理层掌握话语权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政策亦将遭到市场力量的巨大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