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开始的这一轮股市大跌,让我们终于感受到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以外的严重威胁。一些利好消息在市场参与各方的不同解读中失去了应有的市场支持力量,甚至变成了利空,另外一些市场各方期盼的重大利好消息并没有出现。上证综指从接近1600点附近开始回落,无情击穿市场上公认的政策底部,一直到1352点才出现了一次像样的止跌反弹。但是,11月27日午后开始的这次反弹能维持多久,成了大家关心的焦点。随着年底的临近,历史惯性走势的阴影及投资者对资金面上存在较大压力的顾虑,仍然影响投资者做多的热情。
严防股市风险扩散
十六大行情昙花一现,股指反而一再破位下行,严重伤害了投资人的积极性,也让管理层和领导层操心。11月8日以来的跌市,某些传闻中的利空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深远,股权分裂的制度性缺陷及QFII、向外资转让国有股及法人股及MBO的相关规定又一次触动了市场敏感的神经。关于新股全流通、大盘股扩容加速、甚至QFII的引入将推动三股(A,B,H股)合一,股市向价值回归的市场传闻,杀伤力很大。更有甚者,股市的持续低迷不但对投资人的信心伤害很大,也可能危及证券市场的基本运作,甚至引发更大范围内的危机。中国证券市场不但存在着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所普遍存在的系统风险,而且还面临着新兴加转轨国家特有的证券市场失效的风险。俄罗斯和捷克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90年代末,俄罗斯证券交易所的股价指数不断下挫,1998年比前一年下降了90%,证券交易极度萎缩,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丧失殆尽,大量企业衰败倒闭。在捷克,布拉格证券交易所1995年有1716个公司挂牌上市,而到1999年初只剩下301家,其50种主要股票指数的投资价值也下降了60%。新兴加转轨的证券市场的失效,就是从牛市走向熊市,而长期的熊市又使得证券市场逐渐边缘化,最终被"推倒"了。除了证券市场的失败,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均受到严重打击,社会和经济生活陷入混乱,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对此,大家应该记忆犹新。
在此关键时刻,中国证券市场上终于露出了一些积极的迹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11月底出现的反弹行情并没有利好政策的配合,倒是消息面的活跃成了反弹行情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股市几乎一路下滑。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之后,三大证券报和证券日报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多篇文章,强调保护投资人利益的重要性,分析和论证了本次股市大幅下跌的非理性和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使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舆论导向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香港文汇报记者文翰于11月28日发自北京的一则电报则称,以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温家宝挂帅的中央金融安全领导小组近日成立,戴相龙、周小川等财经高官均是小组成员。中央藉此领导机构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的香港文汇报已经在次日刊登出该文,并引用权威人士的话指出,中国入世后,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及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国家金融安全,避免重蹈东南亚等金融危机之覆辙,正成为中国领导层决策时的重要考量。这与传闻中的中央有关部门正在会商以实质性利好支持中国股市的消息,似乎不谋而合。反弹从此引发,合情合理。
消息面引领反弹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人11月28日在京的一番讲话,将反弹启动的热点聚焦到软件股。这位负责人指出:根据《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我国将提出多项适应软件产业发展新形势和软件企业迫切需要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培育国内软件市场、扩大软件出口、扶植软件企业、核心技术开发、软件人才培养和优化产业环境等方面有多个重大突破。这是继2000年6月出台关于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18号文件后又一重大举措,反映了国家对民族软件产业的积极扶持态度。用友软件(相关,行情)在反弹初期一飞冲天,在量能配合下向上突破了整理近一年时间的底部平台而涨停,其它软件股及科技股群体响应,推动了反弹行情的强势展开,沪指也收复了1400点整数关口。
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股市的连续破位下行已经造成了难以彻底挽回的影响,投资人的信心短期内很难完全恢复。澄清认识,挽回投资信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这种正面的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继续坚持下去,以说理的态度从根本上挽回投资人对市场的信心,纠正过分夸大市场问题的片面看法,稳定背离基本面走势的非理性趋势。而且,为了能使中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相辅相成,大家希望看到政策面出现真金白银的配合,口惠了实也要至。
国际市场出现转机
从国际市场的走势看,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自10月10日反弹以来,至感恩节前夕已大涨34%。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美国IT业复苏的脚步在正悄悄来临。预计明年将是IT业出现全面复苏的开始。经过两年多风风雨雨的打击之后,那些没有倒下的IT业巨头将变得更加强大,微软(MSFT)、甲骨文(ORCL)、IBM、思科(CSCO)、惠普(HWP)和戴尔(DELL)等美国科技巨头乃至整个美国股市的走势,对我们看待现在的中国市场具有越来越强的启发意义。以软件股为起点的是次中国股市止跌反弹,正是在上述美国IT巨头股票出现了大幅度反弹的支持下出现的。
今年夏季,美国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见底之前,也经历了一场"非理性"狂跌,不但让美国的投资人叫苦不迭,也令全世界投资者都揣揣不安。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毅然动用非市场手段干预股市,从财政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提供资金面上的大力支持。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在股市处于多年低点的时候,提出了一项旨在振兴美国股市,恢复投资人和企业信心的减税方案,包括:
1) 继续降低资本利得税;
2) 增加投资亏损的个人所得税减免额度;
3) 提高个人退休帐户的免税投资额度;
4) 减少股息的双重扣税。
这项方案虽然还在讨论之中,但是,救市方案先声夺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地压制了熊罴,终于使美国股市见底了。根据日前美国商业部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的科技支出费用达到了40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这是近两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国际数据集团(IDC)也预计明年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开支费用将在今年的基础上增加5.7%,这意味着美国的IT业将在明年迈开缓慢增长的步伐。这样,在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和美国政府加大扶持科技产业的鼎立支持下,也许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救市政策,就可以终结熊市了。
牛市不相信市盈率
目前,关于市场上合理市盈率的讨论如火如荼。不过,与国际市场接轨并不意味着简单向国外市盈率水平看齐,各国股票价格如何定位并无统一的标准,国内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决定股票价格主要由供需决定。其实,美国的主流专家们在评估美国股市的投资价值时,也已经不再将市盈率作为讨论的焦点了,因为那已经变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了。在美国股市泡沫高潮的2000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是30倍,纳斯达克的市盈率是80倍。经过了两年的熊市,标准普尔500的指数的市盈率降到了20多倍,而纳斯达克在从高点回落了70%之后,市盈率曾经飙升到800,现在干脆就没有了,因为目前仅剩下不到一半的科技上市企业还有利润。美林公司的科技投资策略师米卢诺维奇现在用科技股的总市值与科技公司在整个GDP中所占的份额的比率,以及科技股总市值在标准普尔500总市值的比重,来衡量科技股的投资价值。你信不信,当股票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高市盈率往往代表了最佳的投资机会。以美国为例,上世纪的1929年股市因泡沫破灭而暴跌之后,企业利润的下降比股市下跌的幅度还要快,因此到了1932年,市盈率反而比1929年泡沫高潮时还要高。但是,这个1932年却是美国股市历史上最好的投资机会。美国十年大牛市启动的1991年,也是市盈率相对与前后几年都高的年份,但却是十年大牛市中最好的入市机会。看来,集体问题还是应该具体分析。
走势分析
11月底启动的反弹行情很有意义,是恐慌性下跌之后在消息面带动下的行情。但是短短几天市场热点的频繁切换,又明显的揭露出市场多头心态的脆弱和不稳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捞一把就走"的行为是由于没有实质性利好的配合,主力在观望中试探的选择。短期内这种波动模式应该还会继续下去。至于热点板块,还需要投资人和操盘者自己去琢磨或者"培养",毕竟许多板块的热旺暂时只能维持一两天。如果大势能在消息面的继续支持下向好,则暂时落后的板块有望在这种热点频繁切换的行情中略胜一筹,第一个目标应该是前期的政策底1500点。建议关注管理层积极唱多的"蓝筹"国企大盘股。
消息面上,证券市场舆论导向上的一波"拨乱反正"正在进行中,估计好戏还在后头。从领导层管理层的动向和讲话,到三大证券报的基调看,多头的力量明显占了上风。年末临近,投资者忧虑资金面上存在较大的压力,管理层也很清楚,也在思谋对策。要想稳住1339,甚至收复1500,也许真有我们意想不到或者暂时还不敢言的利好政策出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