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将使ST北特钢重获新生?
http://business.sohu.com/
|
[ 王康文 ] 机构:[ 南方证券 ]
|
分析要点
政府暂时性的“输血”是ST北特钢重获新生的前提;
大量债务的剥离和主业变更是ST北特钢重获新生的基石;
黑龙江公路桥梁建设集团的入主使得ST北特钢在未来拥有了较大的市场成长空间。
政府“输血”、债务剥离以及主营变更的ST北特钢资产重组模式值得T类公司借鉴。
简 述
1、重组背景分析
近年来,ST北特钢(600583)主业钢铁制造业不景气,质量不佳的资产和庞大的债务严重制约着其盈利能力。1999年和2000年两个连续会计年度里,ST北特钢都处于亏损状态,按照2001年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新出台的退市办法规定,若ST北特钢在2001年度继续亏损则要被交易所暂停上市交易,暂停上市交易后的第一个半年度公司若未能扭亏,交易所将直接终止其上市,要想依靠原第一大股东重整主业、避免退市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政府主导下,ST北特钢进行了重大的资产重组,变更了主业。ST北特钢由此获得了新生。
2、重组方式分析
首先,黑龙江财政厅向ST 北特钢拨付了1063万元的贷款贴息,使得ST北特钢在2001年度能够扭亏为盈,摆脱了暂停上市的命运,其次为了新第一大股东能够顺利入主,ST北特钢的原第一大股东北钢集团拟以承担约14亿元债务的形式零价格受让ST北特钢的等额资产。2002年3月19日黑龙江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入主ST北特钢,成为第一大股东,控股38.96%,原第一大股东北钢集团退为第二大股东。
黑龙江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入主后,拟以其评估的一至六分公司和伊哈公司59.46%的股权以及齐大公司45%的股权,总值为约6亿的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置换方式为等价值资产置换,这样ST北特钢基本上完成了“脱胎换骨”的重组过程,主业也由原来的钢铁制造业转换为路桥建设业务。
在ST北特钢的重组过程中,黑龙江财政厅拨付的1063万元贷款贴息是比较关键的,这使得ST北特钢脱离了退市的险境,为新股东入主和资产重组赢得了时间。财政拨款用于冲减公司财务费用而使得ST北特钢扭亏为盈,这在以前上市公司重组中是不多见的。
目前,T类公司所处的困境大多与ST北特钢类似——债务庞大、资产质量不佳以及所处行业不景气,因此政府“输血”、债务剥离以及主营变更的ST北特钢资产重组模式值得其他T类公司借鉴。
3、新第一大股东能为ST北特钢带来什么
ST北特钢的新任第一大股东黑龙江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是在国内路桥施工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型施工企业,总资产为26.6亿元,净资产为9.2亿元,近三年平均工程结算收入为16亿元,产值25亿元。该公司先后承建了多条国道主干线和10余座省境内特大型桥梁,以及孟加拉、苏丹、肯尼亚等国的公路桥梁工程。目前该公司已独立获得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西段松花江斜拉桥项目,正式进入斜拉桥施工领域,并获得了在西部5个省份的工程任务。可以说黑龙江公路桥梁建设集团的入主使得ST北特钢在未来拥有了较大的市场成长空间。
|
2002年3月20日18:00 |
内容相关文章 |
|
作者相关文章 |
|
|
|
个股资讯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