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网上交易软件
·网上交易
·客服电话:8008205158

财经首页 |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沙龙 | 产经 | 企业 | 经管 | 外汇 | 理财消费 | 在线315 | 在线兴业 | 酒城| 会展 | 道琼斯
股市首页 | 要闻 | 快报 | 个股 | 上市公司 | 机构 名家 | 热点 | 数据 | B股 基金 期货 | 论坛 | 网上交易 | 俱乐部: 记者 股民
我的搜财
用户名 密码
个股查询
财经搜索
搜狐首页 >> 财经首页 >> 股市风云 >> 研究报告 >> 公司研究
  作为国内三大医药贸易商之一,广州药业(相关,行情)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华南地区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包括各地的医院、医药批发商及零售商在内的长期客户达200O多个。现广州药业经营超过4000种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属下企业广州市医药公司和广州市药材公司均通过了国家药监局GSP认证,在广州市拥有最大规模的医药零售连锁网络。2001年公司贸易业务根据市场的变化,加强批发力量、拓展零售网络、调整网点布局,全面提升了贸易业务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广州健民医药连锁药店以其规模庞大、商誉良好、网络广阔、品种齐全的优势在广州市及周边重点城市占据首要地位。目前,已有11家连锁店列入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首批定点零售药店,占广州市定点药店的37%。2001年医药零售网点已有273家,其中,主营中药的“采芝林”药业连锁店173家,主营西药的“健民”医药连锁店100家。按2001年销售额计算,“健民医药连锁店”和“采芝林药业连锁店”分别名列全国八大医药连锁企业的第四位和第七位。2002年1季度又有新增销售客户171家,新增零售连锁店14间。

  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医保体制改革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医药商业面临很大的挑战,随着药品零售市场放开、药品降价、医院招标等政策的实施,药品流通领域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盈利空间在不断缩小。从总体上看,国内的医药商业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但是,对于规模强大、实力雄厚的商业企业而言,机遇同样巨大。而广州药业将可能是其中一位机遇捕捉者和受益者,验证“强者恒强”的规律。

  广州是国内药品消费能力最强、零售市场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广州药业占有地域优势,同时拥有客户资源优势,批发业务规模大,具有政策扶持和成本优势,在物流配送和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又走在了国内各商业公司的前列,将在医药流通业务中持续领先。

  2、品牌优势

  众多的品牌企业与品牌产品是广州药业的一大经营特色

  品牌是企业的竞争核心,成规模的品牌企业与品牌产品是广州药业的一大经营特色。广州药业下属的8家中成药制造企业和3家医药贸易公司中多家超过百年历史,陈李济、中药一厂、潘高寿、羊城药业、众胜药厂、采芝林药业连锁店等历史都可追溯到百年以前,老字号的企业占广州下属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

  同时众多的老字号品牌企业又为广州药业培育出一大批品牌产品,包括夏桑菊冲剂、华陀再造丸、蛇胆川贝液、壮腰健肾丸、胃乃安、喉疾灵胶囊、补脾益肠丸、王老吉冲剂、乌鸡白凤丸等,其中消渴丸、华陀再造丸、胃乃安、蛇胆川贝枇耙膏、清热消炎宁等是公司独家产品。2001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产品达到3个,5000万至1亿元产品5个,1000万以上产品30个。在品牌规模化的基础上,在常年生产的500多种产品中,公司有40种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其中又有20种属于公司独家生产的品种。

  在医药贸易领域广州健民医药连锁药店和广州采芝林药业连锁店以其规模庞大、商誉良好、网络广阔、品种齐全的优势在广州市及周边重点城市占据首要地位,建立了自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突出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成效显著

  广州药业自2001年起实施长期激励机制,实施对象包括本公司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不包括外部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和主要技术骨干,以达到设定的业绩目标为前提,实现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考核、岗位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同时逐步推行附属企业改制工作。2001年12月,广州市医药公司改制为“广州医药有限公司”;2002年1月广州中药一厂改制为“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上述两家公司经改制实施了企业经营者和核心骨干持股经营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对扩大销售和成本费用控制非常有效,广州中药一厂2001年税前利润7000万,在改制、经营者持股后,今年1至5月已经达到6500万。

  4、率先应用ERP

  ERP推行提高运营效率

  广州药业是由八家制药企业和3家贸易企业联合而成,必须对这些各自都有多年发展历史、五脏俱全、自成体系的分散企业进行规范、统一、集团化的高效管理和业务运作的统一规范。1999年底,广州药业率先在同行业中实施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SAP/R3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制造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及销售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了企业关键数据的分析平台,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2001年已经完成5家工业企业ERP项目的实施工作,目前中一药业和羊城药业正处于实施阶段,商业ERP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对加强资源管理、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营运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制造业务的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分别加快37天和24天。

  成长性分析

  1、中药制造业是主要利润增长源

  公司独家产品多,市场容量大,重点产品增势良好

  目前公司生产500多种产品,中药保护品种40种,其中20种为独家生产,主导产品定价适中,治疗范围遍及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清热解毒药、糖尿病药、止咳化痰药、疏风活血药、胃肠用药等,市场容量大,增长空间广阔。消渴丸、华佗再造丸、乌鸡白凤丸等已经在全国中药市场占据一定地位。目前公司的多数产品还局限在华南地区销售,2001年华南地区销售额占制造业务总销售额的68%,随着公司对重点产品在其他销售区域的市场拓展和促销,公司的产品销售将持续增长。2000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产品有26种,5000万元以上有6种,1亿元以上2种。2001年增长到年销售额1000万以上产品30个,5000万至1亿元产品5个,1亿元以上的产品达到3个。从2002年1季度来看,重点产品的销售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消渴丸、广东凉茶颗粒、蛇胆川贝枇杷膏三个品种的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44%、80.56%、11.16%。

  2002年4月份全国药品零售市场糖尿病用药(中成药)排行

广州药业:潜龙即将出水
http://business.sohu.com/
机构:[ 巨田证券 ]
Stock Code:600332

股本结构(万股)

总股本

81090

流通股本(A股)

7800

    H股)

 21990

 

 

财务指标(百万)

2001

2000

1999

主营业务收入

5334.03

4222.86

3454.49

增长率%

26.31 

22.24 

2.10

主营业务利润

1148.02 

1001.73

850.76

净利润

146.13 

141.21 

128.98

增长率%

3.48 

13.37 

4.27

主营业务利润率%

21.52 

23.49 

24.35

净资产收益率%

6.73 

10.65 

9.44

资产负债率%

38.23 

52.90 

51.30

流动比率

1.85 

1.32 

1.43

每股经营现金

0.17

0.39

0.40

每股盈利

0.18

0.19

0.18

每股净资产

2.68

1.81

1.86

 

 

 

 

 

个股表现

绝对价格(日期)

11.90  (2002.7.18)

52周最高

16.78

52周最低

9.98

  投资要点:

  广州药业(相关,行情)具有规模优势,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商,并与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相关,行情)并列国内三大医药贸易企业。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总资产排第四位,销售收入排第二位。

  广州药业下属的8家中成药制造企业和3家医药贸易公司中多家超过百年历史,同时众多的老字号品牌企业又培育出一大批品牌产品,成规模的品牌企业与品牌产品是广州药业的一大经营特色。

  自2001年起实施长期激励机制,实现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考核、岗位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同时逐步推行附属企业改制工作,两家公司经改制实施了企业经营者和核心骨干持股经营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对扩大销售和成本费用控制非常有效。

  率先实施ERP,对加强资源管理、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营运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目前公司生产500多种产品,中药保护品种40种,其中20种为独家生产,主导产品定价适中,治疗范围遍及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清热解毒药、糖尿病药、止咳化痰药、疏风活血药、胃肠用药等,市场容量大,增长空间广阔。在其良好的激励机制之下,中药制造业务将快速增长。

  公司在医药流通领域实力雄厚,拥有客户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在华南市场具有相对垄断地位,虽然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可能在将来成为少数医药流通巨头之一,获得更高的市场地位。

  公司经营稳健,预计业绩将稳定增长,2002年每股收益可望达到0.24元。适合中长期投资。

  公司背景及简介

  2001年2月上市,属下8家中药生产企业和三家医药贸易公司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药业)由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十一家企业于1997年重组而成,同年十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广州市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中成药企业。2001年2月成功增发7800万股A股,在上交所上市。

  广州药业麾下拥有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八家中成药制造企业,即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药一厂、广州陈李济药厂、广州众胜药厂、广州奇星药厂、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拥有三家大型的医药贸易公司,包括广州市医药公司、广州市药材公司和广州市医药进出口公司。广州药业主要从事:中成药的制造和销售;西药产品、中成药、中药材和各种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及进出口业务。

股东结构

股本结构(万股)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63.26

总股本             

81090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26.96%

流通股

 

HSBC NOMINEES (HONG KONG)LIMITED

0.10%

流通A

7800

天元基金

0.08%

流通H

21990

兴和基金

0.04%

非流通股

 

上投信托

0.04%

国家股        

51300

国信证券

0.03%

 

泰和基金

0.03%

 

同盛基金

0.02%

 

邓大凯                         

0.02%

 

  (2002年一季度季报数据)

  所属行业特征分析

  中药业是我国少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被列为十五重点发展产业,预计2002年中国中药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将有16%以上的增长

  广州药业(相关,行情)的主营业务包括中药制造和医药贸易两大部分,分属中药制造业和医药商业。

  ◆中药业

  中药业是我国少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九五期间,中药业产值年均增长20%,超过医药行业年均17.8%的增长速度,在医药工业中的比重在20%左右,2001年药品零售市场各大类药品销售总额比例排序,中成药为38.51%,化学药品46.14%,保健品15.35%,由于文化、历史和中药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中药与化学药在竞争力上具有各自的内在优势和不足,都使中药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在整体医药产业中处于相对稳定态势。在局部医药市场上,中药市场占有稳定并略有增长。

  1996~2001年中成药工业增长状况及在医药工业中的比重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全医药工业总产值(亿元)

1251

1400

1630

1946

2332

2778

增长率(%)

18.02

11.91

14

14.2

19.74

18.6

中成药工业总产值

243

275

340

385

480

600

增长率(%)

?

13.2

23.6

13.2

24.6

25.1

中成药工业比重(%)

19.42

19.64

20.86

19.78

20.58

21.5

  (数据来源:中经通-中国产业分析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由于这些疾病可以有效预防而治疗困难,促使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模式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化学新药研制投资大、时间长、风险高,天然药物受到青睐,世界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为我国中药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已将现代中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中药正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热土。国家计委日前首批拨款3.5亿元的国债资金用于实现中药现代化、产业化。

  与化学制药相比,药品降价、广告管理、药品分类、招标采购等产业政策对中药业的不利影响明显较小,相对而言更有利于中药业的发展,预计2002年中国中药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将有16%以上的增长,继续大幅度超过预期国民经济整体增长速度。

  ◆医药商业

  医药流通业进入变革时期,行业大重组将使得企业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具有资本优势、善于进行资本运作的企业,具有通道资源优势的企业将成为并购的中心。

  我国医药商业改革开放以后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购销政策放开,企业自主权扩大,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和跨地区、跨层次收购供应的市场格局。但由于国家缺乏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加上药政权与药事权分离以及地方保护政策等多种原因,促使大量医药批发、零售企业产生,据统计1999年全国具有三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共有1.65万家,零售企业11.9万家,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网点布局不合理,年销售规模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企业经营成本高、管理手段落后、体制僵化、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较弱,整体经营效益不高。由于企业实力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大规模扩张、占领市场。医药流通秩序混乱,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我国将于2003年1月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允许外国批发商和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医药流通业市场全面开放只有很短的缓冲期。国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扶持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兼并重组。并借GSP认证之际淘汰落后企业,根据已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的23个省市的统计数字显示,到今年第一季度,已有26%的药品经营企业因不符合换证要求被淘汰。行业大重组将使得企业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具有资本优势、善于进行资本运作的企业,具有通道资源优势的企业将成为并购的中心。2002年医药流通领域实行外资试点,占据地域和通道资源优势的公司存在合资机会。

  经营状况分析

  中成药制造业务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医药贸易业务销售额为37亿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9.4%,具备规模优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成长能力良好。

  广州药业(相关,行情)主营业务分为中药制造和医药贸易两大部分。2001年,中成药制造业务销售额为16.3亿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30.6%,实现主营业务利润8.3亿元,占总主营业务利润的71.9%,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医药贸易业务销售额为37亿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9.4%,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2亿元,占总主营业务利润的28.1%,是公司生产运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制造业务自1999年-2001年销售业务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3.0亿元、16.3亿元,持续稳定增长。医药贸易业务由批发、零售、进出口三部分构成,其中批发业务占贸易业务销售额的88%左右,毛利7.2%;零售业务销售额占医药贸易总额的9.6%,但零售业务毛利率较高,为22%左右,是公司医药贸易的一块重要利润来源;进出口业务的销售额比率常年在2%左右,毛利率在10%左右。贸易业务3年来也保持着平稳增长,1999-2001年营业额分别为23.4亿元,29.3亿元、37.0亿元。

  2002年一季度营业额为14.9亿元,同比增长10.47%;除税前利润为9045万元,同比增长29.01%;净利润为5196万元,同比增长28.91%。体现出大企业稳健发展的特点。

  广州药业近年的财务数据显示:

  资产负债率适中,流动比率1.85,速动比率1.3左右,资本结构合理,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好。应收帐款周转率10.12,存货年周转率5.13,资金运营和销售状况理想。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成长能力良好。由于公司的商业占主营业务的比重较大,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利润率都比医药板块平均水平低,但其净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水平相当。此外公司对应收帐款及其他应收款的处理稳健,帐龄3-4年提50%的坏帐准备,4-5年提80%的坏帐准备,5年以上提100%的坏帐准备,反映公司的资产质量较好。

  利润构成

利润构成

2002-3-31 

2001末期 

2000末期 

1999末期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49,013.51 

533,402.87

422,285.70

345,449.04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33,026.59 

114,802.47

100,173.26

84,761.01

净利润(万元)

5,196.25 

14,613.38

14,121.42

12,866.33

发展能力

2002-3-31 

2001末期 

2000末期 

1999末期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10.47

26.31

22.24

2.10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14.60

17.74

7.39

净利润增长率(%

28.91

3.48 

13.37 

4.27 

获利能力

2002-3-31 

2001末期 

2000末期 

1999末期 

主营业务利润率(%

22.16 

21.52

23.49

24.35

净利润率(%

3.49 

2.74

3.43

3.69

净资产收益率(%

2.33 

6.73

10.65

9.44

经营能力

2002-3-31 

2001末期 

2000末期 

1999末期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2.31 

10.12

8.25

6.49

存货周转率(次)

1.59 

5.13

4.32

3.70

偿债能力

2002-3-31 

2001末期 

2000末期 

1999末期 

流动比率(倍)

1.84 

1.85 

1.32

1.43

速动比率(倍)

1.41 

1.25 

0.80

0.92

资产负债比率(%

38.34 

38.23 

52.90

51.30

  竞争力分析

  广州药业(相关,行情)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商,并与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相关,行情)并列国内三大医药贸易企业。占有地域优势,同时拥有客户资源优势,批发业务规模大,具有政策扶持和成本优势,将在医药流通业务中持续领先。

  医药行业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规模优势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广州药业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商,并与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并列国内三大医药贸易企业。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资产总量近37亿,其规模仅次于华北制药(相关,行情)、三九医药(相关,行情)、哈药集团(相关,行情)、上海医药,排列第四位。2001年销售收入达到53亿元,排第二位。净利润1.5亿,排第四位。

  2001年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前5位

总资产

(百万元)

总股本

(百万股)

A股量

(百万股)

主营业务收入

(百万元)

净利润

(百万元)

每股收益

(元)

600664.SS 哈药集团

5766

530

346

5368

283

0.53

600332.SS 广州药业

3697

810

78

5334

146

0.18

600849.SS 上海医药

4293

316

190

5202

145

0.46

600812.SS 华北制药

7335

1169

469

2837

139

0.12

600062.SS 双鹤药业

2746

441

185

2382

157

0.46

 

销售金额占比(%)

销售数量占比(%)

排序

药品名称

比例

药品名称

比例

1

消渴丸

44.80

消渴丸

65.47

2

珍芪降糖胶囊

12.26

糖脉康颗粒

9.81

3

糖尿乐胶囊

12.03

珍芪降糖胶囊

8.34

4

糖脉康颗粒

9.63

糖尿乐胶囊

7.30

5

养阴降糖片

7.48

参芪降糖颗粒

2.65

6

参芪降糖颗粒

4.42

降糖舒胶囊

2.03

7

降糖舒胶囊

2.72

养阴降糖片

1.49

8

益寿消渴茶

2.24

参芪降糖胶囊

0.66

9

金诃降糖胶囊

1.06

益寿消渴茶

0.55

10

参芪降糖胶囊

0.59

消糖灵胶囊

0.44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市场信息网)
  2001年4月份全国药品零售市场妇科用药(中成药)排行   

 

销售金额占比(%)

排序

药品名称

比例

1

洁尔阴洗液

5.86%

2

康乃馨抗宫炎乐

5.84%

3

金鸡胶囊

5.07%

4

肤阴洁洗液

4.73%

5

汇仁乌鸡白凤丸

4.51%

6

同仁乌鸡白凤丸

3.81%

7

康妇特栓

3.58%

8

花红片

3.04%

9

陈李济乌鸡白凤丸

2.89%

10

妇科千金片

2.78%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市场信息网)

  流通业务毛利下降

  由于目前药品流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毛利率不断下降,公司在贸易业务上虽然大力拓展经销及代理业务,保持销售额持续上升,但盈利难以保持同步增长。

  2002年1季度制造业务营业额为4.77亿元,同比增长10.27 %;税前盈利为7237万元,同比增长38.95%。贸易业务营业额为10.1亿元,同比增长10.57%;税前盈利1808万元,同比增长0.27%。制造业务是公司利润的主要增长来源,这种趋势年内将继续保持。

  2、新产品研发状况

  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但近两年还难以构成很大贡献

  广州药业(相关,行情)每年的科研开发投入占其制造业务销售额的2%左右,处于行业平均水平。2001年公司已完成了现代化中药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2001年有“石斛夜光颗粒”、“益妇止血丸”、“胃热清”等3个新产品投产,PHY(冠心疾病治疗用药)等3个产品已完成临床研究,2002年1季度,风湿平胶囊已完成第一期临床研究。正在研究开发的有四逆缓释剂、洁源胶囊、热咳清颗粒等多个产品。

  为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开拓生物医药研制新领域,公司于2001年8月成立广州拜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已着手进行抗乙肝病毒DNA疫苗等4个产品的研究和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并积极寻求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合作项目。

  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将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近两年内还难以对公司利润构成较大贡献。

  3、募集资金项目进展

  多数项目按计划实施,部分项目已经产生效益

  广州药业2001年1月增发A股7800万股,募集资金7.38亿元,2002年3月底已实际投入31667万元,尚有42132万元未投入使用。其中重点产品技术改造及新产品产业化项目、销售网络扩张、商业ERP系统技术改造、生物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已经陆续产生效益。中药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因技术成熟度原因、现代化商业物流中心技术改造项目因市政建设原因进展较慢,存在改变投向的可能。

  重点产品技术改造及新产品产业化项目:

  包括小丸类、口服液类、冲剂类、片剂类、膏露车间、栓剂车间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32,970万元。目前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2,273万元,均按GMP要求用于新建、扩建生产车间、购置部分生产线及其辅助设备等。国家药监局规定,2004年6月底前,所有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通过GMP认证,否则要停止生产,这些项目的实施,确保了公司下属企业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完成GMP改造,为今后扩大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中消渴丸技改已大部分完成,2001年度新增销售收入4301万元,新增毛利润2067万元;保济丸技改、小儿速效感冒冲剂技改项目已经完成,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销售网络扩张项目:

  总投资14880万元,目前已累计投入7912万元,新增43家医药连锁店。2001年度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6405万元。

  各投资项目的具体运用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类别

项目名称

募股计划投入资金

 截至3月底累计投入金额

工程进度

小丸类

消渴丸技改

2980

1469

75%

保济丸技改

1100

1100

100%

新产品胃热清产业化

2900

295

35%

引进高速全自动小丸生产线技改

1100

258

40%

华佗再造丸技改

1700

550

45%

喉疾灵、补脾益肠小丸技改

2910

937

35%

口服液

引进口服液生产线技改

2950

63

22%

新产品克感利咽口服液产业化

1960

166

40%

冲剂类

虚汗停颗粒冲剂技改

1200

300

35%

引进高速全自动颗粒剂生产线技改

2990

2030

80%

小儿速效感冒冲剂技改

2300

2300

100%

片剂

新产品妇炎消泡腾片产业化

2950

392

35%

健脾理肠片、清热暗疮片技改

1780

166

40%

膏露车间技改

2950

1175

45%

栓剂车间技改

1200

1072

70%

新技术基地

中药现代化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产业化基地

2990

20

1%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产业化基地

 2990

 

 

商业类

销售网络扩张

增设健民连锁店

 8930

6291

65%

增设采芝林连锁店

5950

1621

55%

物流中心技改

2000

100

22%

商业ERP系统技改

 2000

820

30%

生物医药研究开发中心

8000

  2573

25%

补充流动资金

5000

7969

100%

合计

70830

31667

 

  (数据来源:国通证券回访报告)
  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2002年销售额增长10%,利润增长35%
  预计公司2002年销售额增幅将超过10%,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市场环境因素将使其主营业务利润率稍有下降,但随着公司管理加强、激励机制的实施、ERP的推广运行,费用率会进一步下降,利润增长将高于销售额增长。2002年公司执行33%所得税率, 2001年的财政返还1800万元左右在2002年到位,将冲减部分所得税。
  模拟损益表

货币单位:RMB万元

 

 

 

 

2002年预测

2001年

2000年

主营业务收入

589410

533403

422286

增长率(%)

10.5

26.3

22.2

主要收入项目细分

 

 

 

医药工业

180655

163489

129515

医药商业

408755

369914

292770

减:主营业务成本

463093

416390

320133

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541

2210

1979

主营业务利润

123776

114802

 

100173

主营业务利润率(%)

21

21.5

23.7

其他业务利润

-

3606

3644

减:期间费用

94306

92166

84259

期间费用率(%)

16

17.3

19.9

营业利润

29470

26242

19558

营业利润率(%)

5.0

4.9

4.6

加:投资收益

 

-84

465

补贴收入

 

351

929

营业外收支净额

 

-496

562

利润总额

29470

26014

21514

增长率(%)

13.3

20.9

22.2

利润率(%)

5.0

4.9

5.1

减:所得税

7925

10321

6295

少数股东损益

1729

1079

1097

净利润

19816

14613

14121

增长率(%)

35.6

3.5

13.4

净利润率(%)

3.3

2.7

3.3

每股收益(元)

0.24

0.18

0.19

  价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ü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中成药制造企业,拥有品牌优势,产品储备丰富,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供挖掘。在其良好的激励机制之下,中药制造业务将快速增长
  ü  公司在医药流通领域实力雄厚,拥有客户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在华南市场具有相对垄断地位,虽然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可能在将来成为少数医药流通巨头之一,获得更高的市场地位。
  ü    公司经营稳健,预计业绩将稳定增长,适合中长期投资。


2002年7月22日10:19

进入个股论坛 我来说两句  推荐给我的朋友(短信或Email)

内容相关文章
  • (600332)广州药业:董、监事会决议及关联交易公告
  • (600332)广州药业:公布董事会决议公告
  • 据传,广州药业美国发预托证券获批
  • (600332)广州药业:关于国家股质押的公告
  • (600332)广州药业:公布董事会决议公告
  • 作者相关文章

    机构相关文章
  • 西气东输工程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分析
  • 中报预报里找机会
  • 济南百货:新“婆家” 新机遇



  • 搜狐首页 >> 财经首页 >> 股市风云 >> 研究报告 >> 公司研究
    个股资讯
    最新资讯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5102181转6835电子邮件 sunnyjia@sohu-inc.com
    Copyright © 2002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