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已于7月4日全线开工兴建。两年之后,一条长距离大口径的天然气管道,将从新疆塔里木延伸到上海白鹤镇,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传输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将使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改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不到3%、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23.8%的落后局面。
□西气东输工程牵涉多个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其中,能源化工、建筑建材、钢铁等行业受惠尤大,相关上市公司也因此面临较好的机遇。
项目计划连贯供需实现多赢
“西气东输”工程于7月4日正式宣布开工。这是一项关系到西部大开发乃至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成功与否的标志性工程,它以塔里木气田为主气源,以长江三角洲为主市场,以干线管道和重要支线及储气库为主体,连接沿线用户,形成我国横贯西东的天然气系统,全长4000公里,管道干线直径1016毫米,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份,最终到达中国东部上海市郊区的白鹤镇。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管道工程投资400多亿元,上、中、下游投资额约1400多亿元。管道干线工程建设目标是,2003年12月靖边-上海线建成投产,开始向上海方向供气;2005年轮南-靖边段投产,实现全线贯通,届时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可输送到上海,使饱受能源匮乏之苦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迎来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时代。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因为东西部之间天然气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但有效利用不足,而华东地区天然气匮乏,因此“西气东输”能够实现东西部的双赢。
西北地区气量恢弘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它们各占全国的1/3强(西北较中部多0.4个百分点),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仅占7%。在西北区内,新疆的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的29.8%,甘青的柴达木盆地占4.5%。在中国总量为38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中,塔里木盆地拥有8.39万亿立方米,是全国天然气资源量最为丰富的盆地。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石油勘探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新月型天然气聚集带上,相继探明了克拉2、和田河、牙哈、羊塔克、英买7、玉东2、吉拉克、吐孜洛克、雅克拉、塔中6、柯克亚等21个大中小气田,发现依南2、大北1、迪那1等含油气构造,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15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3615.87亿立方米。前期44.8%的探井成功率证明塔里木气区勘探前景广阔,具备储量快速增长的资源基础,随着勘探的深入和技术进步,到2005年“西气东输”输气前,库车塔北地区累计探明储量可达到6000亿立方米,可确保“西气东输”稳定供气20年。到2010年的探明储量可达到8000-10000亿立方米,再加上巴楚、塔西南、塔东等地区,塔里木气区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到10000-12000亿立方米,按120亿的年输送量计算,稳定供气30年是可靠的。
而承担先期供气任务的长庆油田公司,十多年间在鄂尔多斯(相关,行情)盆地相继发现靖边、榆林、乌审旗和苏里格等大型气田,跨陕、甘、宁、蒙、晋等省(区),气层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北部。到2001年1月为止,该盆地已探明储量7504亿立方米,到2010年长庆气区的累计探明储量有望达到1.6-2万亿立方米。因此长庆气区可以在“西气东输”工程中起到先锋作用,确保2003年-20004年先期向下游市场供气。从中期和长远角度来看,长庆气区可为“西气东输”工程增加了补充和调峰气源,提高工程的整体搞风险能力。
东部地区:迫切需要清洁能源
对于饱受能源匮乏之苦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6000多万人来说,“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兴建是最好的福音。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经济发达,但从资源角度看却很贫乏。这个地区的能源85%以上靠从外地调入。一项调查显示,未来10年该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将由今年的20多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200多亿立方米。这正是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巨大的市场空间。
虽然中部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但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天然气更适合作为东部地区主要能源。数字显示,上海市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杭州等浙江主要城市高达50%。过量使用煤炭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东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已不堪煤炭的高排放、高污染。用天然气替代煤炭是这一顽症的克星,因为天然气可减少9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98%以上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如果按年输120亿立方米天然气计算,“西气东输”工程可置换近3000万吨煤炭消费(根据中国石油协会《国际石油经济》换算表换算得出),从而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烟尘、粉尘等污染物排放。专家对煤炭和天然气在相同能耗下排放污染物量作过对比,两者排放灰粉的比例为148∶1,排放二氧化硫比为700∶1,排放氮氧化合物比为29∶1。
构筑多赢的金桥
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全国天然气需求量最大的地区,预测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用气量,2005年为83亿立方米,2010年为145亿立方米。基本落实的用气项目,主要有燃气发电、化学工业、其它工业和城市居民生活燃料等。塔里木气田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气需求。而对于守着金碗挨饿的西北同胞来说,“西气东输”工程更是造福于民的工程,它解决了塔里木一年放空烧掉7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巨大浪费问题。“西气东输”完成后,仅新疆每年增加1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而从生活用气来看,“西气东输”可解决沿线8500万户居民生活燃料的供应问题。有关部门确定的“西气东输”工程的平均指导气价为1.29元/立方米,上海为1.35元/立方米,以上价格均为含税价,用户实际支付的价格要低于上述价格,对于使用6~9元/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或50多元一瓶的15Kg液化气(一瓶15Kg瓶装气相当于6立方米的管道液化气)的上海燃气用户来说,得到的实惠就不用多说了。
不光是西部供气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将直接从“西气东输”中受益,有关人士指出,铺设这样一条长距离大口径的输气管道,既可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也会有力拉动相关产业,将激活沿途省区天燃气加工、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发展潜能,从而在全国形成最大的一块新的经济增长带。所以,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多赢的金桥。
行业纵深天然气蓬勃发展正当时
天然气需求量将快速增长
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一直快于煤炭和石油,尤其是2005年以后将得到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天然气在能源总需求构成中的比重约为8%,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占整个能源构成的10%。
到2020年,发电、城市燃气、化工、工业等其他用户将构成天然气的主要消费体,其中发电占到42%。发电是全球天然气利用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启动天然气市场的主要突破口。由于天然气发电污染小、占地少、运行灵活,天然气将是替代煤炭发电的主要能源。特别是在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将成为新建电厂的主要能源。在未来几十年里,我国的电力需求将持续上升,预计2010年将比1996年新增火电11612亿千瓦时。届时若有15%的火电改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对天然气的需求将增加348亿立方米。
到2020年,城市燃气在天然气消费中占22%。我国人口众多,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率日益提高,为天然气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有关人士预测,城市燃气前景十分看好,它不仅可以与液化石油气竞争,也可以替代煤气、燃油甚至煤炭。目前,我国城镇气化率约为40%,其中天然气用户的比重为10%,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天然气用户将达到40%,需求将达到440亿立方米。
到2020年,化工用气占天然气消费的16%。目前,化工领域是天然气的第二大用户,近四分之一的天然气被用作化工原料,其中90%以上用于生产化肥。另外,天然气化工在制氢、甲醇、乙烯等方面也会有所发展。估计,2020年化工领域对天然气的需求将达到325亿立方米。
到2020年,工业等其他用户占20%。工业燃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气用户,但市场开拓在近期有一定难度。随着我国经济生活中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的提高,以及天然气管网的不断完善,在2020年前后工业用户将有所增长。同时随着城市环境压力增大,天然气汽车发展前景被看好。预计工业等其他用户的天然气需求在2020年将为391亿立方米。
天然气储、产、销量增长迅速
截至2001年底,我国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约12300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1100亿立方米。2001年全国天然气工业产量约为303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9.4%;天然气销售约235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9.3%。我国天然气储、产、销量都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作为“西气东输”主供气源的塔里木盆地库车-塔北地区的天然气储量更是强劲增长。2001年发现的具有上千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迪那2气田,以及迪那1气田在评价勘探完成之后,将使库车-塔北气区资源进一步增长。同时,作为“西气东输”气源的长庆气区,在苏格里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又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截至2001年底,长庆气区获国家储委批准的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到7504亿立方米,成为我国天然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地区。另外,我国天然气生产也随储量的增长而明显加快,其中作为“西气东输”气源之一的长庆气区天然气工业产量增长最快,增长幅度超过60%。
而2001-2020年将是我国天然气储、产量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气层气储量和产量都将快速增长,我国天然气工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青年期。预测今后20年可增加溶解气储量7500亿立方米左右,届时气层气和溶解气的累计探明储量可达9.5万亿~9.7万亿立方米。因此,至少到2015年以前,我国天然气储量仍将持续高速增长。
由于我国天然气产地大多远离经济中心,其间需以中、长距离管线联结。而输气干线(特别是长输管线)的建设,特别是“西气东输”工程将使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增长呈现阶梯式跃增的特点。
能源化工原料转变带来机会
西气东输的主要输送对象是天然气,其三个主要用途,一是工业发电,二是化工原料,三是民用燃气。东西部能源拥有量和需求间的巨大落差,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势能”,西气东输工程正是将这种“势能”释放出来的过程。因此西气东输不只是拉动了西部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全局性的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为能源和原材料类型提供了转变的机会,间接地也为民用能源消费的配套设备生产提供了舞台。
燃气发电:环保必然选择
西气东输工程首先使上海、南京等人口密集城市获得充足的天然气。这种低污染的能源燃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热力、电力等工业的发展。上海市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杭州、浙江等主要城市高达50%。酸雨给农业带来的损失足以迫使国家下决心在不远的将来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以天然气代替燃煤作为燃料发电、发热。
化工行业:成本下降机遇显
用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可生产出近千种化工产品。目前国内外大规模生产的天然气化工产品有50余种。“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为华东地区的化工行业提供新的原料。
2003年底向上海供气后,上海的天然气价格会明显降低,上海的轮胎橡胶(相关,行情)、氯碱化工(相关,行情)等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亦会大幅降低。以轮胎橡胶为例,该公司是以轮胎、力车胎、胶鞋及其他橡胶制品和合成橡胶原辅材料为主的生产企业,每年不仅自己生产合成橡胶原辅材料,而且要大量使用合成橡胶作为原料制作轮胎,合成橡胶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一般要占到生产成本的70%以上,而且用天然气合成的要比用石油合成的性能好。我国合胶企业大多分布在华东沿海地区,天然气成本一直很高,由于我国合成橡胶消费量大于国内产量40万吨左右,外商一直维持较高价格销往我国,因而给我国使用合胶的企业带来不合理的生产成本,这种不合理状况将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完工而宣告结束,因而我国未来华东地区,特别是上海市的合胶或用胶企业将受益多多。
化肥行业是天然气的一大用户。我国天然气化工用气量主要集中在合成氨生产。但是,受国内能源特点、供气量、供气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天然气尚不能成为氮肥的主导原料路线,而今后的发展前景则更多取决于资源情况和天然气价格。“西气东输”工程不仅将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制氨技术发展,更重要的是美国凯洛格等国外大型公司将在西气东输沿线掀起天然气制氨企业的大规模外资并购活动,如沧州大化(相关,行情)等公司存在良好的并购机会。
燃具行业:标准统一,营销便利
“西气东输”工程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沿线8500万户居民生活燃料的供应问题,为燃气和燃气具产品的普及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为生产燃气和燃气具产品的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带来巨大商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调查预测,未来5年,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对于燃气具产品的需求旺盛,预期购买率将达到50%左右。燃气灶的市场需求总量将达到4240万台,热水器4660万台,抽油烟机4680万台,燃气具产品市场拓展空间巨大。专家指出,“西气东输”工程将促进我国燃气气源规范统一,改变气源质量参差不齐,同一种燃气具使用时受地域气质不同影响的现状,利于企业降低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加快燃气和燃气具产品的普及速度。专家预测,“西气东输”工程带动能源、化工行业的同时,也将使万家乐(相关,行情)等燃气具生产商获益匪浅。届时,气源的统一势必使一些品牌知名度高、规模经营的燃气具生产企业因各项成本的降低而高速发展起来。
钢铁行业提高品质方能赢得竞争
中国是产钢大国,也是钢材的消费大国。“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对外开放,对我国钢铁行业既是机遇更是考验,关键看能否在英荷皇家壳牌、ExxonMobil和Gazprom这三家国际巨头公司主选材料的情况下取胜。
“西气东输”管道主干线用钢近207万吨,总价值近百亿元。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技术方案中,钢材等级为X70钢级,管径拟定1016毫米;管道用管七成选用螺旋焊管,二成选用直缝埋弧焊管;干线共需管材约175万吨,折合板带钢约200万吨。但优质的管线用钢一直是我国冶金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国内在建或正在筹建的大直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3条,年设计能力约为40万至50万吨,由于受总体装备水平的限制,生产X70级、壁厚较大的直缝焊管,需要国内钢材生产企业协力攻关。在去年“西气东输”部分路段用钢招标中,武钢与宝钢赢得了10余万吨卷板钢材的供货合同,不过这对于总股本都很大的武钢和宝钢来说,要凭此来提升业绩可谓是杯水车薪。目前来看,真正靠“西气东输”工程用钢得到好处的是两家非上市公司华油钢管有限公司和沙市钢管厂。
“西气东输”管道是一条钢铁的巨龙,它要跨越长江、黄河等大型河流6次、中型河流500多次,还要昂首冲过太行山、吕梁山等山脉,没有过硬的“身躯”是无法实现“西气东输”的。令人欣慰的是,国内科研院所和有关专家从材质、制造工艺等方面,对“西气东输”工程制管标准等进行了严格审查,国内钢材生产企业已经可以与国外企业一决高低,能否最终得到订货合同,还要看英荷皇家壳牌、ExxonMobil、Gazprom和中油集团的选择。
建筑建材业需求增长结构优化
“西气东输”工程为建筑建材业带来光明前景。据估算,“西气东输”工程仅输气主管道工程就需要挖填土石3000万立方米以上,加上沿途大量加压站、储气库等建设,总土石方超过5000万立方米,建筑施工额上百亿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建筑行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建材行业。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直接耗用拉动对建材的需求
水泥是“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主要的耗材,特别是对特种水泥中的油井水泥需求量将成倍增加。新疆对油井水泥的需求量在25万至30万吨之间,而目前新疆油井水泥的产量仅8万吨,缺口较大。水泥产品具有价值低、易变质等特点,决定了水泥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当地的水泥需求只能由当地市场供给,如果供给距离超过了200公里,运输成本就会大大提高。因此,“西气东输”工程将对沿线的水泥企业如秦岭水泥(相关,行情)、新疆屯河(相关,行情)、天山股份(相关,行情)等带来发展机遇。
以秦岭水泥为例,其市场销售区域大多在“西气东输”工程沿线,这决定了它将极有可能成为“西气东输”工程最大的水泥供应商。首先,秦岭水泥在陕西省重点工程中的占有率达到90%,“西气东输”作为一项途经陕西省的重点工程,最有可能使用秦岭水泥。其次,“西气东输”沿线的甘肃、山西、河南、宁夏等都是秦岭水泥的销售市场,秦岭水泥20~30%的产品销往这些地区。因此,秦岭水泥可能将成为“西气东输”工程中获益最多的水泥类上市公司。
有利于建材产品质量的升级
目前,我国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玻璃纤维等产品的生产能耗大约为2500万吨标准煤,其中天然气的消耗量仅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3%,而国外企业多数是以天然气能耗为主。这不仅仅是为了环保,更重要的是由于天然气中富含二甲基丁烷和甲基戊烷等高低热值组分,能有效提高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玻璃纤维等产品的生产效率。另外,“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华东地区是我国玻璃、陶瓷和玻璃纤维的主要产地,该地区平板玻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4.87%,卫生陶瓷产量占全国的54.79%,釉面砖产量占全国的54.72%,墙地砖产量占全国的38.52%,玻璃纤维产量占全国的66.43%。“西气东输”管网贯通时,这些地区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玻璃纤维等三个主要用气产业的新增生产能力都将采用天然气,并对现有以煤、油为燃料的企业进行天然气置换,届时将新增天然气用量10多亿立方米。现有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和部分新型建材企业经改造后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燃料结构调整,促进这一领域企业的现代化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