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调整,近期B股市场开始企稳。从近期的一些市场动态来看,B股市场蕴藏着重大利好。
大跌后投资价值凸显
从上周B股市场的交易情况看,虽然股指尚未跌至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个人开放前的水平,但许多股票股价已经探至连续涨停前的价位,像东信B股(相关,行情)甚至比“2·19”前30日均价低30%。一些B股股价已经逼近或跌破净资产值,更有一些质地较好的B股如中集B(相关,行情)股、海立B股(相关,行情)市盈率低至10倍以下。可以说,现在的B股投资价值已经凸显出来。
QFII相关政策是潜在利好
本月将实施QFII制度。从《QFII外汇管理暂行规定》看,不低于5000万美元相当于4亿多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度的门槛显然偏高,对A股市场短期来看难以说是重大利好,但对于B股市场确是潜在利好。对于暂不符合QFII有关规定的境外投资人来讲,投资B股市场是他们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选择。投资B股市场比投资A股市场具有先天的优势,例如:外国证券机构可以在证券交易所设立的特别交易席位直接进行B股交易;不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交易成本等。由于QFII制度规定了禁止外商投资15家属于国家保护、敏感行业的内地上市公司的限制条款,但在B股上市公司中存在着类似的公司,如粤电力(相关,行情)B、东电B股(相关,行情),如果外商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希望借资本市场的运作,先期进入我国的某些经济领域,他们很可能选择投资B股市场。
“全流通”形成长期利好预期
近期有关媒体对“全流通”问题讨论热烈。的确,全流通是中国股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股市保持长期稳定的要求。刘纪鹏、韩志国等学者提出的“补偿式全流通”、“缩股全流通”的建议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不管今后非流通股采取什么形式流通,都将构成对B股市场的长期利好。首先,B股流通股因其采取议价发行、市场化运作,不太可能成为缩股的对象;其次,不管非流通股采用什么价格转换为流通股,只可能在A股市价和净资产值之间确定转换价,如果以接近A股市价的转换价实施全流通,B股价格无形中得以升值,如果以接近净资产值的转换价实施全流通,B股股东将会因缩股后每股净资产值上升、每股收益提高而获益。可以说,现在价格接近净资产值的B股股票,将不会受到全流通的冲击,相反股份全流通后,“同股同权、同股同价”将是股票市场运作的必然结果,这可能会给B股市场的投资人带来巨大的获利空间。
由于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看好,经济增长稳定,国内证券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加之B股市场投资价值明显,B股对境内投资人开放后场外资金充裕,潜在投资人众多,同时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质地优良,股价严重低估,这都将吸引理性的境外投资人的参与,甚至可能会引发小规模国外游资的投机性炒作。B股市场也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境内居民个人的认可和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