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2年是世界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时期。全球范围的钢铁过剩终于引发世界范围的贸易战,倾销与反倾销,制裁与反制裁,一个个钢铁行业保护措施的出台成为WTO及各国的焦点。而让市场人士意想不到的是,在2001年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创二十年最低的一片悲哀声中,终于由美国引爆的全球钢铁贸易战带来了2002年二季度世界范围的板材为主的钢材产品价格急速上涨,生产此类产品的钢铁企业成为直接的受惠者。在各种利多因素作用下,我国板材市场价格更是涨势如虹,二个月之内价格涨幅超过30%,重返2001年高位水平。由此带动,我国整个钢铁行业再现生机。
全球过剩,美国引爆钢铁贸易战。2001年全球钢铁产量突破8亿吨,按国际钢铁协会测算,全球钢铁过剩在1.5亿吨以上,供过于求导致钢材产品价格走低在情理之中。钢材价格大幅持续走低危及钢铁生产企业的生存,美国终于在2002年3月决定启动201条款以挽救危在旦夕的国内钢铁工业。美国201条款主要针对板材为主的14种钢材品种,对这些钢材产品征收平均高达22.9%关税,该关税于3月20日生效,将维持三年。美国201条款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各产钢大国在采用各种途径向美国讨说法的同时,纷纷制定各自的钢铁保护措施。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欧盟率先出台钢铁临时保护措施,从4月13日起对超出配额的各种板材等15种进口钢材课征14.9-26%的关税,为期6个月。各国钢铁保护措施的实施使钢材尤其是板材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反弹,其中美国板材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接近50%。客观上讲,美国201条款扰乱了国际钢铁贸易次序,对世界产钢国尤其是钢材出口大国的利益是极大伤害,但同时又使得世界钢铁过剩的矛盾公开化,有利于促进世界范围的钢铁产能控制和结构调整。所以,美国201条款拯救还是危害钢铁世界,还有待历史评判。
WTO第一战,中国采用国际认可保护做法,看紧进口钢铁大门。中国是产钢第一大国,同时又是钢铁净进口大国。2001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钢铁为七十多万吨,价值三亿多美元,其中受到美国提高关税措施影响的大约有2.04亿美元。所以,单纯从数量上看,美国201条款对我国钢铁行业影响不大。但重要的是,美国钢铁大门的封堵,可能造成被挤出的国际大量过剩钢材纷纷转向中国市场,造成我国钢铁大量过剩,从而危及国内钢铁企业生存环境。钢铁产品数量急剧增加引起钢材价格大幅度下跌,最后导致国内钢铁企业受到严重损害,这已成为必然的逻辑关系。2001年,我国材坯总进口量为2540万吨,同比增加469万吨,增长22.65%,特别是从下半年起,钢材进口一直呈逐月上升的趋势;与此相对应,国内钢材市场综合价格下跌超过10%,板材更是大幅下跌超过20%。2002年一季度,随着美国政府正式启动201条款,进口钢铁产品数量则呈急剧增加的趋势,1-4月份累计进口钢材比上年同期增长28%,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低迷。受此影响,一季度我国重点大中型冶金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3.86%,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于2002年5月30日正式决定开始对进口到我国的部分钢铁产品进行“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这被认为是中国应对WTO第一战而采取的看紧钢铁进口“大门”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此项调查的“依据”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制定今年1月1日才开始实施的新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利用WTO所赋予的权利,通过国际认可法规来保护国内行业。
板材是美国201条款和各国保护措施的焦点,生产板材的钢铁上市公司有望“一枝独绣”,业绩大幅回升。
我国“保障措施”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以板材为主的9大类进口钢材品种,实行全球配额制,配额外加征7-26%关税,保护期为5月24日起180天。对国内钢材市场来讲,特别有意义的是,“保障措施”定的全球配额额度不到530万吨,而许多进口钢材品种1-4月的进口量已经超出了全年的配额。调查期间20%的进口贸易保证金抑制了汹涌的外国企业向我国出口钢材的热潮,同时实施临时保护措施,数量有限的全球配额和惩罚性关税使我国依靠进口的钢材品种快速进入稀缺真空。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板材为主的钢材市场价格随即作出反应,一改颓势,迅速大幅上涨。这种涨势虽有过速之嫌,但市场人士分析,在调查期和保护期内,“保障措施”的实施将为板材国内市场价格在年内维持在相对高位奠定坚实基础。我国目前钢材市场的价格涨势同时是有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回升为背景的,韩日将出口冷板FOB价格已经调高至280美圆/吨,这几乎高出我国同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此同时,由于迫于世界各国压力以及国内生产短缺的需要,美国在本月已经先后宣布取消对107种钢铁产品征收附加关税,这对维护钢材国际市场的价格稳定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传统的钢铁产业,钢材市场的价格是钢铁生产企业效益的决定因素,对我国竞争力普遍较弱的钢铁企业尤为如此。钢铁上市公司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板材的生产则主要分布在钢铁上市公司,板材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提升以板材为主要生产品种的上市公司业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生产板材的钢铁上市公司有宝钢股份(相关,行情)、武钢股份(相关,行情)、本钢板材(相关,行情)、鞍钢新轧(相关,行情)、新钢钒(相关,行情)、马钢股份(相关,行情)、邯郸钢铁(相关,行情)、华菱管线(相关,行情)、南钢股份(相关,行情)、酒钢宏兴(相关,行情)和韶钢松山(相关,行情)。不考虑其它因素,经测算,板材价格的上涨将使这些公司2002年二季度的主营业务利润与一季度相比平均增长超过90%,中期同比涨幅超过10%,如果价格年内继续维持目前水平,则年度涨幅可望超过50%。其中,根据公司的产品结构及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分析,涨幅最大的分别为本钢板材、武钢股份、鞍钢新轧、南钢股份和宝钢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