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一-提起这个字眼儿就让人有种凉飕飕的感觉!前几天的有关报道曾说:今年秋天北京的温度是历史同期最低的。而最近碰到的各路朋友也都在叫嚷:今年秋天可真冷啊!是啊,股市的触觉更灵敏,早早就已经是秋意萧蓑,绿肥红瘦了。按理说,秋天本应是个金灿灿的收获季节,而对于在证券市场上奔波的多数人来说,今年秋天不但颗粒无收,还损失多多,怎能让人不恼这个秋?
提起收获,不禁联想起了一种颇受认同的投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投资如同种庄稼,应该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但就今年的情况来看,秋天实在是来得太早了,没有给耕耘者收获的机会,在一路的连续阴跌中,伴随瑟瑟而来的秋风想去收获那些还没有长成的庄稼,哪里会有什么收获?只能引起一场感冒!
基于这样的事实,有人一定要问:是规律变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澄清一个观点,那就是不要把股市真的当成庄稼地,更不能真的把股票当成庄稼一样来播种和收获!因为股市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律是十分复杂的,远不是种庄稼这样的粗活能可以相比的。如果不看清形势,不问时间不问地点地盲目去播种然后期待收获,无疑于缘木求鱼,只会看到别人收获而把自己饿死在田里。在这里应该明确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股市里的学问不是一门自然科学,而是以自然科学作基础的社会科学,如果有人把它当成一门自然科学,并按图索骥地进行投资,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人才有社会,有社会才有社会科学,由此看来只有适时的调整策略,不断地应对人类社会这样那样的变化,才能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也才可能逐渐地掌握股市中的社会科学精髓。比如说,某一天发现一片树叶掉下来了,知道天凉了,那就应早一点收获你的麦子,这就正如股市投资中常常提到的止损操作;或者发现今年雨水不好,那就应该少播种一些,不要忙忙碌碌的急于进出,以免种的越多赔得越多,这正是常常提到的仓位控制的策略;再或者发现自己最近身体不好,那就不要再去田里劳作了,保重身体留住革命的本钱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