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经理层融资收购)自去年起在华夏大地勃兴,今年开始形成一股热潮。上市公司进行了MBO的已经达到了两位数,非上市公司进行MBO的更是远远超过了这一数字,青岛市甚至出现近二十家企业批量试水MBO的热潮。
年终岁末,专门为MBO提供融资渠道的国内第一家开放式MBO基金俱乐部————利宝资本俱乐部在上海挂牌,基金经理们兴奋异常,他们宣称,“2003年将是中国的MBO年,这将是一场资本和企业家的盛宴。”
但不少证券业和经济学界的专家也给这股MBO潮泼冷水:像承包制、股份制一样,MBO并非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不可估计过高。尤其在我国对MBO的监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时,仓促地大规模推进MBO很可能是一个陷阱,最终结果是公平与效率的双重损失。
MBO到底是盛宴还是陷阱,2003年会成为MBO年吗?如果是的话,MBO将以何种形式、何种强度来推行?
纳入政府监管的MBO将拥有持续发展空间
人们之所以将明年称为中国的MBO年,最主要的原因是从今年12月1日起MBO被正式纳入了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的范围,这从法律上和政策上给予了MBO正式大规模开展的依据。
“MBO从此不用羞羞答答地只敢躲在背后干了。”持这种看法的人提出了四大论据:
其一,《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5号————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书》(《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从12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对MBO进行监管的第一份法规文件,监管措施的制定,说明MBO已经从台底下浮到了台面,从而获得了规范发展的巨大空间。
第二,在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后,财政部正式批准了洞庭水殖和胜利股份的MBO方案,这一事实证明政府高层对MBO是持支持态度的。
第三,与2000年长沙批量进行MBO试点被叫停不同的是,今年青岛市这十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就从不同程度、以不同形式实现了MBO。这也是MBO被管理层所允许甚至是鼓励的一大例证。
第四,今年11月,第一个开放式MBO基金在上海成立,新华信托也推出了其MBO资金信托计划。而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至少有5至10家MBO基金正在筹建之中。
MBO不可能成为免费的盛宴
以上四方面的事实的确是明白无误地显示了MBO明年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从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权威专家发表的言论看,发展势头似乎不会有部分MBO基金的经理们鼓吹的那么迅猛。MBO更不大可能成为一小部分企业内部人低价占有国有资产的免费盛宴。
一部分基金经理预测明后年中国每年MBO涉及的金额都将达到数百亿元的规模,这一数字是以每年有数个百分点的国有资产被管理层收购这一推测为基础的。显然,这些基金经理如此推测的前提是,MBO将成为我国国有股减持和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式。
但财政部一位官员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已经否定了这种推测。这位官员表示,国家短时间内不会考虑将“管理层收购”作为上市公司激励措施的主要方案,而有关上市公司的期权计划倒是在有关部门的考虑之中。据这位官员分析,MBO之所以不会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扮演主要角色,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到目前为止,国家仅出台了一项有关管理者持股方面的法律法规,MBO的法律依据仍不充分;其次,我国企业家尚未完全走上职业化的道路,目前大部分国企管理者还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并非市场竞争的结果,这样的管理者凭什么可以获得不同于普通职工的超比例财富还有待界定;最后,MBO应该是一个透明的、充分市场化的操作过程,完全由企业及所在地政府自发完成的产权改革,其公正性值得怀疑。
谁会成为明年MBO的成功者?
虽然MBO不可能成为免费的盛宴,但对于合乎条件者,MBO仍然是相当部分企业家追求其个人财富和实现拥有自己企业梦想的捷径。谁最有可能成为幸运儿呢?
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我们粗略地分析一下近两年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就能得到下面几个比较可靠的答案:
第一,从美的、四通、恒源祥等企业的MBO过程看,民营和集体企业相对较容易成功,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类企业实施MBO不需要经过政府的层层审批。对后者而言,只要当地政府比较支持,问题就不大。
第二,对国有企业而言,管理层收购企业的价格高于净资产以上的比较容易成功,收购价低于净资产的很难成功。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最近获正式批准搞MBO的洞庭水殖和胜利股份,其收购价格均高于公司每股净资产。而同一批试图申请以低于或者与公司每股净资产相当的价格进行MBO,则到如今都没有获得批准。
第三,在增量上做文章比在存量上做文章成功率要高得多,在企业内部外部同时搞股权多元化比单纯在企业内部搞管理层收购容易得多。先看成功的例子:TCL集团今年4月搞股份制改造,管理层持股超过25%,其成功的要决在于集团在国有资产增量而非存量上做文章。此外,国有股在TCL集团中减持的相当部分股权卖给了外资,搞的是企业内外同时进行的股权多元化。同样,青岛市之所以能批量地进行MBO尝试,也得益于上述两点。
春兰集团则是失败的例子。当年,春兰集团公司从50亿的国有和集体资产中,拿出12亿卖给公司1万多名员工,每股1元,买一送一。很明显,春兰采用的是内部股权多元化的办法,且主要在存量上做文章,而且确定股权的操作方法显然不够规范。这是春兰改制被紧急叫停的关键。
第四,上市公司的下属公司MBO比上市公司本身MBO更容易成功。今年11月,华联超市选择让其未上市的子公司———上海华联超市物流有限公司先行进行MBO,进展非常顺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链接 什么是MBO?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经理层融资收购。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MBO那就是:公司经理层用借债所融资本收购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
2002年中国MBO大事记
■3月 国家有关部门透露了青岛国有企业批量试水MBO一事。
■4月下旬 TCL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惠州市政府持股比例从58%下降到40·97%,TCL管理层获得25%的股权,从而完成了非完整意义的MBO。
■6月 长虹传出意欲实施MBO的计划,但在媒体炒作了不长的一段时间后,这一计划搁浅。
■9月 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在其分支机构已经实行MBO的基础上酝酿总社MBO事宜。
■10月16日 鄂尔多斯股份发布公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与东民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鄂尔多斯集团国有股全部转让给东民公司。若此协议最终得到自治区批准,鄂尔多斯管理层则全面实现对集团的MBO。其资产之大,收购之彻底,可谓国内之最。
■11月 黑龙江乳业集团公司MBO改制行动拉开序幕,黑龙江省投资公司对集团的资产评估已基本完成,但更具体的改制方案还在研究。
■11月 胜利股份发表公告说,公司的MBO方案已获财政部批复同意。这是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后首例管理层收购。
■11月中旬 利宝资本俱乐部正式挂牌,这是国内第一家开放式MBO基金俱乐部。
■12月1日 由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公布的第一个关于MBO的政策规定,自此MBO将进入强制信息披露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