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是我国正式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实现我国“十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和适应世界贸易规则,各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行业规则成为工作的重点。从200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经济向好为行业经济的稳定和好转创造了条件,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抓住了机遇也接受了挑战,为保证全年GDP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行业是连接宏观经济和企业微观经济的中间环节,行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而企业效益的状况也直接反映行业态势。上市公司(或集团)是各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也是行业中的重点和龙头企业,上市公司2002年半年报中的亮点突出反映了行业经济的运行态势。钢铁:行业回暖一枝独秀
2002年钢铁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40家钢铁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2%的情况下,合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2%,在所得税率上调的影响下,净利润合计同比下降12.33%,呈现收入增加而利润下降的态势。
动态分析钢铁上市公司的中期经营业绩可发现,钢铁上市公司从2002年二季度开始,总体上已经大幅度抑制了2001年下半年出现的效益大幅下降的趋势;在一季度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46.7%的恶劣环境下,半数以上钢铁上市公司实现了半年度利润的同比增长。从钢铁上市公司2002年上半年与2002年下半年环比指标看,利润总额合计大幅增长21.26%,在钢铁行业国内、国际环境恢复性好转的支持下,钢铁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2002年下半年可望实现更大幅度的同比增长。
对传统的钢铁产业,钢材市场的价格是钢铁生产企业效益的决定因素。让市场人士意想不到的是,由美国引爆的钢铁贸易争端带来了二季度世界范围的板材为主的钢材产品价格急速上涨,生产此类产品的钢铁企业成为直接的受惠者。我国在正式加入WTO后,应用世贸规则,3月份出台对进口钢材为期一年的反倾销调查决定,5月份宣布进行钢铁产业损害调查和实施180天钢铁行业临时保护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我国国内板材市场价格在经历2002年下半年持续大幅下跌后,出现和国际价格同步的快速上涨。板材价格的大幅上涨同时也带动了其它钢材的一定幅度的上涨。2002上半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累计上涨了6.08%,而板材综合价格累计大幅上涨了15.20%,这直接反映在钢铁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上,板材类钢铁上市公司的业绩环比增长成为突出亮点。
展望2002下半年,我国在成为世界进口钢材第一大国后,看紧钢铁进口大门的措施将继续得到实施;同时,国际市场价格已经摆脱历史低位,呈现稳步回升态势,这些将为板材等主要钢材品种的价格年内维持在相对高位奠定基础。由于去年钢材价格下跌主要表现在下半年,尤其是板材持续大幅下跌近25%;所以今年下半年板材的市场价格经过上涨后,价格同比将会有大幅的上升。经估算,下半年板材的国内市场价格同比将有15%以上的涨幅,并由此决定生产板材的钢铁上市公司“一枝独秀”,业绩大幅回升。手机:群体突破业绩大增200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品牌手机出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又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在:首先,销量迅速增长,市场份额继续上升。今年1-4月,国内品牌手机市场份额超过了18%。其中TCL市场份额居第三,波导、东方通信(相关,行情)都进入了前十名(来源:CCID)。其次,在中、高端领域获得突破,如TCL中高端手机业务迅速增长;厦新的高端手机A8的市场影响力可与MOTOROLA、NOKIA、SAMSUNG相媲美;其它如波导、科健、康佳等也都以中端手机为目标市场。
从国内以手机为主要业务的TCL通讯(相关,行情)、波导股份(相关,行情)、中科健(相关,行情)、厦新电子(相关,行情)四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看,无论是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净利润同比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上半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033亿元,同比增长了179.06%;主营业务利润18.419亿元,同比增长了197.80%;净利润2.871亿元,同比增幅更达到1245.70%。考虑厦新电子2001年处于亏损状态,使四家公司2001年中期的基数下降抬升了增长幅度,但盈利水平增长仍然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其中,手机业务毛利率较高的TCL通讯,销售规模大,规模效益相当显著,因此,净利润增长幅度大大高于主营业务收入。手机业务毛利率超过40%的厦新电子,净利润随销售规模的扩大迅速上升,一举扭转了去年亏损的局面。相比之下,波导股份、中科健虽然主营业务增长较快,因毛利率较低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其利润增长的稳定性明显不如TCL通讯、厦新电子,这一点可从二者之2002年中期相对于2001年下半年的利润负增长上得到印证。另外,上半年康佳手机业务销售及净利润增长也非常迅速,手机业务对公司净利润贡献比重超过了90%。
国内手机厂商得以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渠道优势。波导股份、TCL通讯等手机厂商在全国特别是在跨国手机厂商销售网络相对薄弱的中小城市,建立起了直销网络,直销、代理相结合的相对完善的渠道缩短了产品到消费者的通道。其二,国内品牌手机厂商策略调整,市场定位从低端转向中端,部分厂商如TCL通讯、厦新电子敢于介入高端领域,大大提高了盈利能力。其三,手机产品更新换代快,国内品牌厂商针锋相对,加强工业设计,加快新产品推出速度,加强应用软件层面的研发,不断丰富功能。
未来国内品牌手机的发展前景仍然看好。首先,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其一,国内移动电话普及率(今年6月为13.86%)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遍超过50%的普及率相比明显处于偏低水平,未来移动电话发展空间仍然相当广阔,预计移动电话用户每月增加约500万户的势头可持续至2004年初。其二,随着手机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加上功能及款式日益丰富,手机的更新换代周期呈缩短趋势,手机更新换代需求量将随存量的增加呈持续上升趋势。巨大的手机市场为国内品牌厂商提供了发挥空间。其次,从核心竞争力看,国内品牌厂商在研发、制造、营销等环节都在逐步加强,普遍加强了与国外厂商的合作,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其营销网络也不断得以完善。再者,从长远看,中国联通CDMA、中国移动GPRS网络相继对外提供服务拓宽了手机发展空间。国外手机商中仅MOTOROLA获得了中国市场准入许可,为国内手机厂商组织发展CDMA手机争取了时间。
随着国内品牌手机销售规模的扩大,未来其增长速度将放慢,而且,由于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同一产品的毛利率将呈下降趋势,手机厂商需通过不断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维持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对国内品牌厂商而言,未来在追求销售规模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预计国内品牌主要厂商下半年保持上半年的盈利水平或略有增长应不成问题,全年平均较去年同期将有较大比例的增长。汽车:增长迅猛分化明显1-6月份国内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汽车销售总量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8.91%和28.14%,多项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逐月销量环比增长也明显好于去年,最新的7月份统计指标又创新高。
今年各类车型增幅较为均衡,表现突出的是重型货车增长110.93%。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车型为重型货车、微型客车和轿车,轿车作为基数最大的车型仍获得36.21%的增幅,贡献巨大。
汽车行业的增长基本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需求,而各类车型的消长则是反映了我国车型结构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调整。
今年汽车价格普遍下降突出,但行业总利润却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同比增长,同时库存数减少、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上升。可见,到目前的降价并未对行业效益产生伤害,相反行业处于良性循环的态势中,不过还是有些公司受到了很大影响。微观层面,汽车企业经营正呈现出加剧分化的迹象,无论是在哪个子行业,都存在快速发展和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企业。如无意外,促进汽车工业增长的利好因素大多数将继续存在,我们对行业全年盈利增长持较乐观态度。
就整个板块而言,汽车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并未能反映行业快速增长的经营状况:今年中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24.5%、36.15%。金杯汽车(相关,行情)2001年度以及天津汽车(相关,行情)今年中期分别巨亏8亿和4亿是导致利润下降的主因,如予剔除,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有18.8%和10.78%的增幅,不过仍落后于行业水平。鉴于金杯2001年巨亏主要源于会计处理变更,故未将其列入统计。
汽车上市公司业务增长与行业状况较为一致,而盈利差距较大,说明汽车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水平缺乏行业代表性,这与很多公司仅为集团部分业务有一定关系。在金杯、天汽巨额亏损的同时,也有不少汽车上市公司发展迅猛,这种现象倒是反映了企业经营分化的情况。如前所述,几乎每个子行业都存在发展机会,如在竞争激烈、增长缓慢的轻卡行业,江铃、福田依旧取得了瞩目的发展;在一些行业环境良好的子行业中更是涌现了一些行业新星,如客车行业的宇通客车(相关,行情)、厦门汽车(相关,行情)等等。我们认为,在日益开放和平等的市场环境下,对个体的经营管理能力的考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行业整合同样深刻影响着汽车上市公司及其股价表现,“天一”并购案、外资并购概念都使汽车股在上半年有了抢眼的表现。随着这类活动进一步的展开,预计还将会有类似甚至更大的市场反应。这部分值得投资者长期保持关注。
就目前情况估计,下半年汽车上市公司总体盈利情况将好过上半年。业绩良好的公司有望保持甚至变得更好些,而一些原来表现不佳的公司如金杯汽车等可能会有所改善。银行:盈利增长有保障2002年中期,银行上市公司给投资者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4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3.97%,环比增长24.65%,而且银行上市公司取得的业绩是在去年底调整了贷款呆帐计提比例后取得的(去年同期呆帐准备金比例很低),如果用同一口径比较,今年的业绩增长应该更高。
究其原因,是与近年来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发展分不开的,银行的收入和利润与银行的资产规模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去年上市银行在资产规模方面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7.3%),才导致今年营业收入的快速增加,从而使银行克服了因利率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中期盈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上市的股份制银行,因为有二级市场的再融资渠道,其在扩张速度、解决不良资产方面的优势也更明显,资产规模增长的速度也越快。这也可以从外部得到验证:央行的各项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类型的银行中,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存款、贷款的增长速度均是最快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上市银行取得良好业绩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强了对资产质量的控制,从今年中期不良贷款与年初余额的比较来看,除了深发展(相关,行情),各上市银行的贷款不良率都有所下降,这表明银行的内控制度更严格,内控的严格有效地减少了银行在资产损失准备方面的支出,有助于提高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
纵观半年报,上市银行三个重要的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1、贴现规模明显扩大且呈高速增长之势,为营业收入和利润做出了较大贡献。数据表明,深发展的贴现占总资产的24%,比年初增长8个百分点,其他银行的贴现业务也普遍在10%以上,都比年初有较大上升,总体看,票据等中间业务对公司经营和业绩的支持开始增加,票据业务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2、资产结构由低息资产向高息资产转换。中期各银行上市公司在央行存款都开始减少,同时中期银行上市公司的贷款、债券投资都有大规模的增加,其中以深发展减少最多,直接导致了深发展中期业务收入的大增;
3、银行上市公司中报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异地分支行对营业利润的贡献越来越大,2002年中期异地分支行在整个营业利润中的占比都明显上升,而且随着银行上市公司网点的稳步增长,这种趋势会继续发展,有利于后续成长。
就上市的四家银行而言,各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在负债方面,招商银行(相关,行情)、浦发的存款稳定性最好,民生银行(相关,行情)、深发展依赖太多借入资金,负债结构有待改进,另外,深发展短期存款有所增加,但长期存款开始下降,存款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在资产方面,民生银行规模扩张的速度是最快的,已接近浦发银行(相关,行情),估计主营业务收入也会很快接近浦发银行,深发展规模增长开始放缓,不利于其以后的发展。
展望银行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由于银行上市公司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业务结构持续改善、计提等支出明显放缓,预计今明两年业绩能维持较高的成长速度,就今年下半年而言,从上表的主营业务收入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上半年低、下半年高的态势,因此预计银行上市公司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还有较快增长,收益也会在上半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煤炭:产销两旺业绩增煤炭行业自2000年下半年复苏以来,2001年全行业实现扭亏,今年上半年,在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对煤炭行业实施总量调控和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政策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延续了去年良好的运行态势。
上半年全国原煤生产59733万吨,同比增长20%。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煤炭运销量持续上升。全国煤炭商品煤销量完成56604万吨,同比增长14.7%。
出口方面,上半年全国煤炭出口4004万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增长0.4%)。与此同时,煤炭社会库存同比明显减少,商品煤平均售价回升,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上半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盈利面为71%,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行业之所以表现上佳,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主要用煤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家对煤炭行业“关井压产、总量控制”产业政策的持续性及力度的不断加大。此外,国际范围内原油价格的走势对我国煤炭市场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沪深两市涉及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共10家,但考虑到安源股份(相关,行情)不久前刚上市,缺乏上年度数据,故予以剔除。统计结果表明,今年上半年,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四指标同比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其中总利润增长的幅度最大为32.22%,整体业绩增长喜人,更为可贵的是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呈增长态势,成本费用得到了较好控制,毛利率有所上升。但由于煤价在去年一直呈上升走势,去年下半年煤炭平均售价较上半年高,所以,今年上半年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环比增长幅度较同比增长幅度小,尽管如此,但并没有改变经营质量向好的趋势。不过净利润出现了环比下降,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去年下半年净利润较上半年增幅较大,如金牛能源(相关,行情)和西山煤电(相关,行情)。
行业整体复苏导致煤炭类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增长,但由于各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其业绩增长程度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兰花科创(相关,行情)。此外,上海能源(相关,行情)和金牛能源亦表现不俗,兖州煤业(相关,行情)呈强者风范,西山煤电及神火股份(相关,行情)亦不甘落后。但盘江股份(相关,行情)上半年的表现不尽人意,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给人留下了些许遗憾。
展望下半年,预计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主要用煤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国家对煤炭行业的产业政策将不会变化,且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基于以上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我国煤炭市场将继续上半年的较好势头,大部分煤炭类上市公司业绩和上半年比预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全年业绩将有所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