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申银万国的分析:从今年1至5月份的行情可总结出:部分市场主力机构的操作原则是:短线为主(不超过3个月)、现金为主(持币超过持筹)、注重超跌、集中攻击。反映在市场上便是:少数个股涨幅很大,绝大部分个股只能恢复到原股价的1/3。下面我们从有券商参与个股中来窥探券商的持股偏好:
弱市中主力对低价新股情有独钟
虽然近1年来沪深股市大盘整体走势偏弱,但暴跌后的大盘迟早要反弹,新股板块由于没有历史解套盘,包袱低,而且新上市的公司素质相对稍好一些,因此在弱市之中,主力往往会在新股板块中寻找潜力品种暗中吸筹,而且多半会按“新股+低价”的标准,即:(1)平均流通盘在2至5亿股间;(2)平均价格在4至7元间。例如:北大荒(相关,行情)、海螺水泥(相关,行情)。
“扭亏为盈”仍是主力青睐的炒作题材虽然沪深股市大盘自5月份起再度走弱,但是仍有部分绩差股却逆势走强,究其原因,多数与该公司在2002年度实施资产重组或扭亏为盈有关。据统计,沪深两市共有116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第一季度季报,其中的扭亏为盈的部分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中的走势明显强于大盘。比如:大江股份(相关,行情)、深南光(相关,行情)、厦门信达(相关,行情)、ST吉发(相关,行情)、深康佳(相关,行情)、深科技(相关,行情)、青岛东方(相关,行情)、黔轮胎(相关,行情)、厦新电子(相关,行情)、兰州民百(相关,行情)等均已受到机构主力的特别“关照”,涨幅巨大。那些能够在2002年中报、年报中扭亏或者业绩大幅增长的个股当然将成为后市“热点”。比如:复旦复华(相关,行情)目前已吸引长城证券炒底建仓;深圳华强(相关,行情)联合证券长线投资,坚守不出。
老牌指标股仍有大主力机构把守
在经历了漫长的价值回归之旅之后,老牌龙头股四川长虹(相关,行情)、深发展(相关,行情)这两只大盘指标股终于在2002年有了横盘筑底的迹象,并且在近日的弱势大盘中双双稳步放量上攻,逆势走强。是谁有能力推动市值达160亿元的深发展和市值达80亿元的四川长虹呢?
四川长虹2002年季报显示:基金裕隆(相关,行情)在2002年第一季度吸筹535万股,基金汉鼎(相关,行情)也持仓141万股、基金裕华(相关,行情)持仓73万股,同时一些长线机构投资者均持股未动。深发展2002年季报显示:兴科基金持有90万流通股、兴业基金持有71万流通股,海通证券持有4106万法人股、德隆国际持有2500万法人股等。
券商伺机减持“包销余额的股票”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行情持续调整,上市公司再筹资遇到困难,不少主承销商、配股的券商被迫包销余额成为大股东,这在上市公司配股上市公告的前十大股东之中已屡见不鲜。马年以来,一些券商配股包销个股走势令人刮目相看,哈医药从10元多到近期最高的14.29元,将配股价12.50元甩在脚下;古越龙山(相关,行情)元月下旬以来也上涨30%以上。尽管该股出现徘徊,但一直在12.96元的配股价之上整理。而随着行情的发展,券商减持持有的配股消息也陆续增多,其中:大连金牛(相关,行情)、武汉中百(相关,行情)和罗牛山(相关,行情)成功地进行了减持。此外,杉杉股份(相关,行情)、华银电力(相关,行情)、浙江广厦(相关,行情)也纷纷效仿。
券商一季度对少数潜力品种建仓
根据最新资料统计:在2002年第一季度券商仍在加仓的个股有:浦东不锈(相关,行情)、悦达投资(相关,行情)、宁波韵升(相关,行情)、上港集箱(相关,行情)、经纬纺机(相关,行情)、深圳机场(相关,行情)、紫江实业、梧州中恒(相关,行情)、重庆啤酒(相关,行情)、海正药业(相关,行情)、广州控股(相关,行情)等。考察上述机构主力新增的品种来看:往往具有低价大盘、资产重组、低市盈率绩优、业绩高成长等炒作题材。此外,部分公司还具备了外资并购预期、浦江开发等新题材。另外,在券商重仓股中有部分是因为认购增发新股或包销配股从而成为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现象。比如在2002年第二季度有机构增仓的个股中有明天科技(相关,行情)、江泉实业(相关,行情)。
从各券商投资总额看,海通证券、国通证券、广发证券、华夏证券、南方证券等5家券商持股总数量列前5位。从各券商持股上市公司的风格来看,其中中信证券投资比较集中,其次是光大证券,位列其后的分别是广发证券、海通证券。显示这几家证券公司对相关上市公司的投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