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大盘宽幅震荡,成交锐增。月初行情突如其来,令很多投资者措手不及。正当市场人士遥望1800点、1900点时,股指却在1700点处止步不前。月未市场急转直下,快速下行,又让投资者防不胜防。我们前期一直强调目前行情只不过是两会行情,其上涨与下跌皆因两会的召开与结束而起,也一直认为行情高度难以超过1700点。目前看这一判断基本正确。那么四月份大盘又会如何运行呢?从资金面、基本面与技术面四大因素分析,四月大盘重归弱市已成定局。
扩容压力日渐沉重。三月份以来,扩容压力十分惊人。前三周每周平均发行新股与新基金的筹资金额均在50亿左右。本周又有中远航运的1.3亿流通股将要发行,同时还有5000万的双汇增发,光这两项就将筹资15亿以上。同时,管理层多次表示,尽管十年期间,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高达7700亿左右,是一不小的成绩。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仍然偏低。为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仍需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甚至在今年剩下的时间内,扩容的速度只会进一步提升而不会放慢下来。本周一,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的特别规定。这表明外资企业发行与上市可能就在眼前。在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的前提下,仅仅依靠储蓄资金转化,股市增量资金增长必然缓慢,因此股市难以承受扩容带来的巨大压力。
丑媳报表终见公婆。三月底,上市公司年报公布过半。平均每股税后利润达到了0.27元。尚能令人满意。但已经公布年报的多数属于传统的绩优蓝筹股与新股次新股。这两大板块历年来的业绩均好于市场平均水平。故今年上市公司业绩是否增长、增长比例是多少尚是未知数。集中于四月份公布年报的多数是绩差股、业绩预警股与预亏股。这些丑媳妇报表见了投资者这一公婆后,是否会被投资者以脚表决,扫地出门,还很难说。而今年第一季度季报要求须与年报一同在4月30日之前公布完毕,否则公司股票将在5月1日之后停牌,这将考验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被取消,必将影响上市公司一季度的总体净利润水平。绩劣公司的年报、利润打折的季报都有可能动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新股配售如同鸡肋。前期支撑大盘向上的一大利好就是新股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但这一政策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本周新股发行仍然采取上网定价发行的模式。而且到底是全部新股都向二级市场配售还是部分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市场上仍有争论。随着时间推移,新股配售也从朦胧走向清晰。按照我们的计算,如不配售,今年一级市场新股认购收益率大致在10%左右。按5000亿新股认购资金来计算,一级市场新股认购收益为500亿左右。如新股全部采用配售方式发行,也就是这500亿收益被二级市场持股者享受,目前二级市场的流通市值为1.4万亿左右,则可计算出新股全部配售可为二级市场持股者带来约3.6%左右的收益。而上周大盘共跌去了66点,跌幅高达近4%。也就是说上周的调整已经将新股配售的所有收益全部跌光。因此,配售政策无论近期出台与否,都只不过是一块鸡肋。配售政策出台,大盘可能高开低走,再度上演见利好出货的一幕。配售政策不出台,大盘将延续调整走势。一些市场人士预期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可能会为二级市场带来500至1000亿的资金,它可以推高股指近二成。我们基本同意前一说法。但认为后一说法过于形而上学。因为这500至1000亿资金对市场风险一直具有高度警惕性与戒备性,他们不可能同时入市,只会寻找合适的时机分批入市,故其对股指上升的推动力有限。
主力套牢难有作为。深沪两市本轮反弹行情时最大成交总和为412亿,已经超过了去年10月22日因国有股减持暂停带来反弹行情的成交峰值。这表明在本轮反弹行情中主力多多少少都有所动作。沪市成交量持续放大点位又位于1620点之上,这表明主力手中的股票大部分已从获利筹码转变为套牢筹码。且主力深度介入的多是投资者保持高度警惕的问题股、超跌股以与ST股,既使购买或投资这些股票,投资者也抱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术。这迫使主力陷入了问题股泥潭难以自拔,不得不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自救行情。因此想让场内主力再开辟新股次新股、科技股、蓝筹股的新战场,肯定力不从心。
我们认为大盘重归弱市,并非是说大盘就此破位下行。1350点附近支撑仍然有效。在1500点前期政策底附近也有可能产生短线反抽行情。故在1500点左右逢低吸纳仍是不错的投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