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科技股是1999年至2000年初行情的主导者,但近来我们发现,科技股与大盘的关系有了一点点变化,科技股涨,大盘可能并不涨,比如说在6月5日,以清华同方(相关,行情)为代表的科技股上涨,但沪综指却大跌28点。昨日也是如此,科技股上扬,但是沪综指却大跌了19点,而且清华同方、上海贝岭(相关,行情)、歌华有线(相关,行情)、广电信息(相关,行情)等个股还是上证180(相关,行情)指数,还带有一点指标股的含义,但是为何就不能牵动大盘指数呢?
我们知道,科技股之所以在1999年至2000年初成为行情的主导者,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科技股在当时改变了以四川长虹(相关,行情)、深发展(相关,行情)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绩优股的盈利模式,树立了高新技术行业高成长的盈利模式,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该板块振臂一呼,往往应者无数,能够凝聚起逐渐多的做多能量。二是因为科技股有证券投资基金这样的集团资金牵引着,而当时基金无疑是市场中主流资金最重要的力量,其每个季度的投资组合成为其他投资者研判热点发展脉络和大盘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一言以蔽之,科技股是当时市场中唯一的热点,又是市场中能够左右大盘方向的证券投资基金的最爱。换言之,当时的大盘唯科技股马首是瞻,而科技股又因基金重仓而走势强悍。
反观目前的盘面,科技股当年的感召力已一去不复返了,因为东方电子(相关,行情)等高新技术行业的佼佼者,居然在业绩上造假,投资者由此推论,科技股的高成长是否都是通过如此渠道获得的呢?近来西方成熟股市也不时爆出这类丑闻,更加深了投资者对科技股的怀疑。由此,该板块的上涨已激发不起任何跟风效应,自然就不能成为凝聚做多力量的源泉。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市值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投资理念的进步,证券投资基金的话语权也逐渐式微。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基金已从大多数科技股上撤出,但因基金已具有了一定的科技股含义,所以科技股一涨,投资者就认为基金又在行动了。而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权威性的下降,尤其是前期基金一直半仓操作,弱化了其对指数应有的影响力,自然科技股的上涨也就不能引发股指的上涨了。
但从昨日大盘的下跌与科技股的上涨的跷跷板效应中,我们还看到了存量资金与增量资金的态度。大盘的放量往往意味着新资金的加盟,而目前新资金介入的个股大多是前期走势一直不振的大盘股,尤其是以中海发展(相关,行情)、招商银行(相关,行情)、山东基建(相关,行情)、江西铜业等为首的一批新近上市的大盘股,而大盘股又被视为大盘指标股,所以,大盘股涨,就意味着指数涨;大盘股跌,就意味着指数跌。昨日正是招商银行、山东基建等为代表的大盘股的疲软,导致了大盘指数的下跌。这也意味着新增资金在昨日步入了休整阶段。而科技股昨日的上涨或许意味着存量资金正在进行热身,希望能接过新增资金的枪,做一回领涨者。
由此就引出一个新问题:科技股的上涨能否改变近期该板块与大盘指数的跷跷板效应?笔者认为是有可能的,因为从上周六公布的基金净值报告来看,大多数基金均采取了加仓的策略,大幅增长的净值比例就是最好的说明。那么,其加仓的对象,既有可能是上周比较活跃的大盘股,但更有可能是作为昨日市场亮点的科技股------毕竟科技股是他们一直关注的对象,是他们特别熟悉的一个板块。所以,随着持仓量的增长,科技股的延续性也就日益增强,它对指数的影响力也就逐渐提升,这自然就会导致股指止跌企稳。而以大盘指标股为代表的上证180指数经过周一的获利回吐之后,在本周也有望出现止跌反弹。那么,新增资金与存量资金的两股力量就有可能形成合力,将股指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