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家推出派现预案 分红壳里乾坤有多大?
http://business.sohu.com/
|
[ 黄艳红 ] 来源:[ 北京晨报 ] 机构:[ 陕西巨丰 ]
|
2001年年报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高派现分红,截至4月3日已公布年报的666家上市公司中,有483家(占72.5%)推出了派现预案,与往年重筹资轻回报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是否可以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好到可以高比例派现的地步了呢?还是另有文章?
具体举例,四川的新钢钒(000629)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有7885.24万元,却实行每10股送2元的利润分配方案,总股本102330.01万股,总分配额为20466万元。而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显示该公司业绩并未出现增长。但前十名股东控股达71.28%。
广东的格力电器(000651),其资产负债率已达74.63%,但仍坚持每股0.51元的分红,总红利为27383.94万元,而公司的2001年度净利润为27281.13万元,结果自然是一分不剩。而公司业绩并未提升。其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6.06%。
众所周知的河北承德露露(000848)2001年年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10股派6.6元,公司2001年度净利润9782.70万元,而分红却要17110.5万元,公司不得不动用本年、前年、大前年的累计利润用于现金分红。当然不可否认公司主业在2001年度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扬,比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1.58%,主营业务利润增长了30.65%,净利润增长了83.19%。但前十名股东持有66.06%股份,所以高额现金分红的受益者是少数大股东。
再如江苏的南京中北(000421)2001年总红利为2661.97万元而该公司净利润仅为2661.30万元,同时提出了10配3的融资方案。
究其原因,首先现金分红在市场仍不健全时,其存在是很必要的,但2000年底,中国证监会提出把现金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结果上市公司为将来能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不得不把现金分红看作是“任务”。
但这种非良性的分红会使攀比式的、形式主义现金分红之风越演越烈,一方面它不利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因为公司超出其自身能力而逞强分红,必然会引起公司资金方面的短缺,从而制约公司的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大股东持有公司大部分股份的现象很普遍,从中获利也是大股东。另外非良性分红会误导投资者,让其以为分红越多就代表公司业绩越好,也会使圈钱运动再次上演。
|
2002年4月9日10:53 |
|
|
市场直击 |
|
搜狐热门股 |
|
机构看盘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