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3月中旬上证指数已经触及1676点,涨幅达到25%,整体股价开始处于半年内参与市场投资者付出的平均成本附近。且深沪市场成交金额合计一度保持在300亿~400亿元的水平,这一区间的成交量说明多空双方对后市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分歧,获利盘了结出局的要求与看好后市的资金正进行着激烈的较量。
这轮行情的盘面特征体现出强烈投机气氛。其中放量巨大、涨幅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股票集中在深深房、深宝安等深市地产概念及银广夏、东方电子、生态农业这类问题股上。其涨升幅度也往往超过50%,甚至达到100%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本轮行情走强的基础在于去年7月以来超跌的低价个股。
市场一直期望热点向中价股方向转移。部分资金也一度尝试向银行股、中价科技概念股发动攻势,然而资金火力的不集中使得投资者对板块的持续性抱有怀疑。
我们认为单纯地追逐超跌股的反弹及仅仅着眼于题材和概念的炒作应该是难以持久的。况且这段时间介入的资金主要是短线投机资金,这一点从他们选股的角度及逼空式操作的手法都能体现出来。反观大多数基金和券商等正规资金仍在坚持理性投资的操作策略,冷静的收集价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筹码。市场如能成功将热点逐步转换到已经或将要公布年报,并有一定比例送股方案出台的个股上,那么行情才有希望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潜在的利好与利空
A.证券交易成本有望降低
近期,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代表李雅芳提出:证券交易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国际上佣金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变革趋势相比,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明显偏高。过高的交易成本,损害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培育,阻滞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加大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因此,必须降低证券交易成本。主要是降低交易佣金和调低税率。
B.重新启动新股发行与二级市场流通市值挂钩的政策
近期市场重提市值配售话题。我们认为这一措施促使囤积在一级市场资金流入二级市场的效果可能不会十分明显。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言,网下申购的特权将会被削弱甚至不复存在,而二级市场投资者则可能通过买入基金来获得配售资格。在目前监管较强的情况下,部分资金利用这一政策拉高市值获取配售资格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且深沪两个交易所市值数据不统一与新股单一在上交所发行的矛盾也十分具体。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对这一政策的出台仍持相对保守的看法。
C.发行和扩大基金规模
2002年将是证券投资基金业重点发展的一年,基金科瑞、基金丰和的发行再次扩张了现有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相信管理层也会积极批准成立新的基金管理公司,包括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中外合作的券商也呼之欲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以及中国移动这类大型机构投资者间接或直接进入市场都将成为稳定市场的中流砥柱。
D.以招行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企业的发行和上市将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压力
3月19日,招商银行刊登招股意向书。预计招商银行的筹资规模在100亿元左右,其巨大的筹资金额将再次考验市场的承接能力。面对已经上涨25%的大盘,市场能在将近1700点的点位承载这样大的航空母舰吗?此外,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也表示过CDR的推出已没有技术障碍,中国联通等大型企业也可能成为今后在市场上筹资的大户。因此,今后一级市场发行的压力不可小视。
未来行情展望
在深沪大盘经历了1月29日以来的上涨之后,展望未来市场的行情,我们认为:从1339点开始的涨升属于对2001年7月以来40%下跌幅度的修正,其量度升幅的阻力位可能出现在1685、1780、1898点附近。而1685点作为上轮下跌幅度的黄金分割位置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的大环境决定了股指下跌的空间也较为有限,预计1500点附近管理层出台暂停国有股减持消息的位置将成为投资者认同的调整下限,而管理层手中掌握的政策筹码也可能在市场信心再度陷入低迷时推向市场。预计在统一指数推出前后,相关个股可能推动股指展开一轮小幅上涨行情。而在“十六大”前后,股指则有望再次掀开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