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选择股票的重要判断依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对于投资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一批“造假”公司劣迹的曝光,呼唤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呼声。而有关方面,也确实在不断努力去完善监管手段。在过去的这两年时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曾经的一年两报已变成现在的一季一报;在报表的编制上,内容也丰富了许多。随着监管手段的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办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在有关领导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证监会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然是一则非常具有鼓舞人心效果的消息。而且,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看,成熟的速度是非常迅猛的,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可信度很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但在这里,笔者想提醒大家的是,虽然历史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呈螺旋式上升,但正因其进步趋势不会一帆风顺,如何在理想社会达成之前求存就成了大家所必须重视的课题。大家都知道,由于利益的驱动,上市公司大股东必然存在侵蚀普通股东利益的原始冲动,而实现这个目的最方便的手段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大作手脚,在国外很多成熟市场亦未可免。监管的不断完善,虽然可以减少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但恐怕难以完全杜绝这种情况。那么,投资者如何自保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细心的投资者可能已经发现,虽然很多造假的上市公司都曾在公开信息披露中大动手脚,颇令我们乱花迷眼,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实际上,很多“造假案”的揭穿,正是有心人在充分搜集公开信息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所完成的。这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普通投资者所能够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的机会。对造假者来说,虽然能在很多公开信息上虚以待之,但套句老话:再狡猾的狐狸也会露出尾巴的。如果我们平常多积累一些自己关心的公司的各种资料,还是有机会躲避一些无妄之灾的。求人不如求己,在监管工作不断进步的同时,只有同时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实现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