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年四季的划分,春天通常被认为是播种的季节,而秋天则是收割的日子,于是便有了“春种秋收”的说法。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有着中国特色的股市里,也流行着“春种秋收”的说法,比如,投资者一般选择在春节前后建仓,在“十一”长假前后分批兑现,再加上财务和会计上的年度原因,中国股市的第四季度通常被认为是“冬眠的季节”。
冬天是一个冬眠的季节,但并非万物都会在这个季节里冬眠。由于农作物的品种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生长的季节不同,其实不是所有的农作物都是“春种秋收”的。比如小麦吧,在我的家乡(长江以北),那可是“冬播夏收”的,每年的冬天播种,然后发芽,长成麦苗,经过严冬特别是大雪的洗礼,一直到第二年的初夏收割。如果按照“春种秋收”的规律来种植小麦,那么,在我的家乡就无法生长起麦苗来了。因此“春种秋收”的规律是不能死搬硬套的。
股市里也不能死搬硬套“春种秋收”的做法。或者“冬播”,或者“春种”,或者“夏收”,或者“秋收”,一切按行情的发展而定。该播种时就播种,该收割时就收割,只要能尽可能地赚钱就行。比如,今年的行情吧,那可是典型的“冬播夏收”行情。今年的大底出现在农历的“大寒”前后,如果真要等到“春种”,等到立春过后,特别是春节前后,那时的股市就到1500点之上了,虽然同样还可以播种,但却错过了抄大底的机会。而今年的最高点出现在“6·24”井喷行情中,那时正是“夏至”刚过不久,是最佳的收割季节。而如果要等到“秋收”,等到“十一”前后来收割,那股指又跌到1500点附近了。可见在股市里,“春种秋收”同样也不是不变的教条。
目前又到寒冷的冬季,股市又进入冬眠状态中。如何度过这个冬眠期?作为投资者来说,在观望行情发展的同时,为来年作点准备还是必要的,特别是不要忘记在严冬里播下适量的种子,尤其当大盘急跌时,正是“播种”的好机会。也许这种子不一定是播在了股指的底部,但相对于以后行情的演变来说,它肯定能发芽、结果。何况,在“冬播”过后,我们同样还有“春种”的机会呢!
所以,当有朋友问我时下的投资策略时,我告诉他们说,找机会买点筹码吧,也许在来年春季的“两会行情”,至少在明年的夏季,我们就会有所收成的。为此,我也提醒广大的股民朋友道:别错过了在严冬里播种的机会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