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祖菩提达摩是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的徒弟,南北朝的时候来到中国,他访问过南朝以后准备渡江北上,继续传播佛法。但茫茫大江之上一时竟无舟船可渡,于是达摩信手折下一茎芦苇,双足踏于其上,以芦苇为舟飘然渡江而去。这故事在克勤禅师的《碧严集》里有记载。此外,在少林寺的碑廊里有一块古碑,雕刻的正是达摩一苇渡江画像,也可为佐证。
笔者自忖乃凡夫俗子,了无慧根。单就这故事表面来想,芦苇轻若无物,承重能有几何?想踩在一只芦苇上过江,通水性如浪里白条者或可一试,一般人还是不试为妙。达摩是禅宗大乘派高僧,能一苇渡江想必是修炼到至高境界,思想全然超越了肉体,方能心无旁骛、浑然忘我。而芦苇只不过是载着高僧的至理佛法飘然而去,个中玄机,岂是我辈可以参得透的?偏偏天下万物如出一理,股市中亦有谚云:手中有股,心中无股。讲的仿佛也是这层道理。如果买了几只股票就朝思暮想,涨了怕跌,跌时盼涨,寝食不得安宁;又或者手持计算器穿梭于股市,锱铢计较每日盈亏。这样的投资者心理包袱必然很重,不要说一苇,怕是驾艘小船也未必渡得江去。反之,如果能认准大势,买上几只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放着,任凭风吹雨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反倒能度尽余波,最终成为股市中的大赢家。
有人会说,我又不是什么得道高僧,投下去的都是辛苦积攒下的血汗钱,怎么能置之不理呢?又有人说,像现在的股市,跌了一年多,指数都差不多跌去一半,谁又能不心惊肉跳呢?诚然,这些都是事实,笔者同样也是俗人,没有什么一贴见效的灵丹妙药。但笔者以为,既然普罗大众无法完全将身外之物置之度外,不如退而求其次,讲求个适度投资,将家庭资产按一定比例投入股市,大势不好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低于这个比例,抑或暂时退出股市。这样一来人为地降低了自身的包袱,不也可以从从容容驾艘小舟渡过江去?如果非要将身家性命全押在股市上,那和穷途末路的赌徒又有什么两样呢?有的时候,生命真的很难承受这般沉重的负荷。佛家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法如是,想来炒股亦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