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节奏的快慢究竟与股市的阶段性运行趋势存在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呢?
扩容节奏的快慢并不直接导致股指的涨跌,而是与当时的市场运行环境,二级市场资金供给状况密切相关。
市场越强,扩容节奏对市场的影响力越小,市场越弱,扩容节奏对市场的影响力越大。
扩容节奏的快慢向来就是敏感的话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市场人士分析后市运行的重要依据。以近期大盘下跌为例,市场便普遍将扩容节奏的加快视为主要理由。事实上一直以来关于扩容对股市运行趋势的影响就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观点认为扩容速率的加快将造成市场资金供给的紧张从而对大盘形成压力,也有人认为,扩容将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而使大盘进入长线向好的发展趋势中。那么扩容节奏的快慢究竟与股市的阶段性运行趋势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我们通过对1996年以来上证综指主要运行波段与同期扩容节奏相关数据的统计和相应分析,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以下有趣的现象。
首先,与市场普遍认知相反的是,股指进入到强势上攻的运行波段时,扩容节奏反而是保持在一个较快的速率上,股指并没有因为大量公司上市而呈现大幅调整。 这在大牛市的1996、1997年上半年、2000年、2001年上半年尤其明显,即扩容节奏加快并没有导致股指下跌。换句话说,大扩容往往伴随的是大牛市格局,大扩容需要牛市环境。
其次,尽管有几个运行阶段在股指下跌过程中,扩容节奏是加快了,或者扩容节奏比前期市场走强的时候要大,如1997年下半年,1998年、1999年上半年,但总体差距不明显。
最后,在2001年大跌势中,扩容节奏明显减缓,发行家数尤其是发行密度处于历年来最低水平。
以上现象看似矛盾,但如果我们将当时行情的运行背景进一步剖析的话,我们便能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运行脉络。在第一个现象中,无论是1996年、1997年上半年还是2000年、2001年上半年,当时市场均处于大牛市格局中,市场上攻意愿强烈。二级市场上,资金面是严重供大于求,具备典型的牛市心态。在第二个现象中,无论是1998年还是1999年上半年,市场总体格局处于震荡调整格局中,二级市场上市场资金面供给紧张,市场心理预期较为悲观。
如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从市场的波段运行格局看,扩容节奏的快慢并不直接导致股指的涨跌,而是与当时的市场运行环境,二级市场资金供给状况密切相关。其中在牛市或者大的上攻趋势环境中由于市场预期普遍看好后市,二级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因此快速扩容或扩容节奏的加快并不会对股指阶段性上攻趋势构成压力。并因为有"新鲜血液的注入"的预期,反而可能会给二级市场的运作带来新的活力,1996、1997年的东大阿派、山东黑豹(相关,行情)、清华同方(相关,行情),2001年的烟台万华(相关,行情)、中联重科(相关,行情)等次新股的走强甚至成为领涨股并非偶然;在震荡调整市场格局中(箱体震荡中)由于市场预期不佳,观望心态浓厚,扩容的快慢会对整体运行格局中的阶段性趋势产生影响,特别是短线影响力较大;在熊市或者是大调整格局中,扩容节奏便会对股指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会加速或减缓股指的下跌,甚至由于物极必反导致新股发行无法顺利进行。而市场的下跌最终又反作用到扩容上,这时反而是市场状况影响到扩容的进行。即市场越强,扩容节奏对市场的影响力越小,市场越弱,扩容节奏对市场的影响力越大。这样对于目前相对弱势环境中,扩容节奏的加快对大盘短线走势产生不利影响我们也就不难以理解了。但反过来看,如果后市扩容节奏不减慢,新股想顺利发出的话,是不是也应当在牛市环境下才能做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