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民航总局宣布将对直属航空公司进行重组,从此拉开了国内民航业改革的序幕,进入2002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不仅航空公司重组愈演愈烈,机场行业的改革也被提到了日程,国内民航业改革又一次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目光。目前民航业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航空公司重组2002年初,航空公司重组方案正式出台。
民航总局直属的9家航空公司将通过联合重组,实行政企分开,形成以国航、南航和东航为主体的三大航空集团。据悉目前三大航空集团的重组已经基本完成,近期有望正式挂牌。重组后的三大航空集团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约75%提高到约85%,直接威胁到地方航空公司的生存,同时民航总局计划从2002年夏秋季起停止非基地航空公司经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之间航线航班,从2002年冬季起停止经营经停三大机场的航线航班。此项政策的出台更加限制了地方航空公司的发展空间,因为地方航空公司中只有海南航空(相关,行情)所属新华航空和上海航空属于三大基地范畴。在此背景下,地方航空公司的重组成为2002年的热点。1月东航与武汉航空宣布将各出资40%组建东航武汉公司,并首次引入民间资本。6月南航正式收购邮政航空49%股权,抢占了货邮运输的市场先机。
机场下放2002年初民航总局公布了机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对除首都机场和西藏自治区内机场之外的现由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129个民用机场实行政企分开,同时下放给所在省(区、市)管理。机场下放后,不仅机场建设资金需要机场和地方政府自筹,而且亏损也要由他们承担,因此机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最好的途径。2001年1月首都机场与天津机场宣布将联合组建机场集团,开创了国内跨区域机场联合的先河。7月,首都机场宣布将收购沈阳机场35%、成都机场35%、西安机场25%股权,并将大连、青岛、重庆、昆明、乌鲁木齐等机场列入计划。
鼓励外资参股和直接境外上市
近几年,由于国内航空公司业绩不佳,股权融资困难,造成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风险增大,因此一直有消息说民航总局可能会放宽外资参股比例,2002年6月民航总局官员正式表示,将适当放宽对外商投资国内民用机场和航空公司的限制,并鼓励有条件的机场和航空公司直接利用外资和境外上市。据了解今后外资参股的比例可能达到49%。目前外资参股的国内机场和航空公司有海航、东航、南航、山航和首都机场,外资比例分别为25.3%、32.2%、34.8%、35%和35%,台湾中华航还参股东航下属中国货运航空公司30%股权。
取消民航基建基金
日前山航B(相关,行情)公告称,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民航基础建设基金即将取消。民航基建基金从1993年开始实行,由航空公司按主营收入的2-5%向民航总局缴纳,用于民航基础设施(主要是机场)建设,机场下放地方管理后已没有必要再收取。由于民航基建基金直接计入航空公司成本,因此如果取消每年将给航空公司带来数亿元的收入。以东方航空(相关,行情)为例,2001年公司上缴的民航基础建设基金为4.28亿元,而公司净利润仅1.33亿元。据了解,在取消民航基建基金后,民航总局可能会提高相关机场收费和航路费,但提高幅度不会超过民航基建基金取消的数额,因此对航空公司总体来说仍然有利。不过民航总局有关负责人27日表示,取消民航基建基金可能要等到2004年才能实行。
提高机场收费
目前我国机场执行的国内航班收费标准是1992年制订的,至今航空公司已数次提价,但机场收费一直保持不变。机场收费偏低严重影响了机场的经济效益,一直存在提高的呼声,民航总局也曾计划提高,但由于在机场与航空公司同属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体制下,航空公司收入是民航系统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国内航空公司近年又效益不佳,因此调高机场收费遇到巨大阻力。随着航空公司与机场分别与民航总局脱钩,机场收费调整将提到议事日程,并有望在未来两到三年得到实现。
可以预计,随着我国民航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航空公司之间、机场公司之间、航空公司和机场公司之间,以及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之间的联合、重组等资本运作将更加频繁,同时民航总局各项政策的出台也有利于民航企业改善管理体制、提高经营业绩,因此未来几年民航业将成为国内产业界的持续热点,这也将反映到证券市场。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民航企业有深圳机场(相关,行情)、上海机场(相关,行情)、厦门机场(相关,行情)、东方航空、海南航空、中信海直(相关,行情)和山航B,根据各方消息,白云机场和上海航空近期分别计划首发3亿股和2亿股A股,山航B和南航也正在计划增发A股,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