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关国有股减持的传闻很多,而且传闻消息对市场的影响甚至不亚于政策面的变化。依本人看,至少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即新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在短期内估计还不会匆忙推出。
其实越是在敏感的时刻,传闻信息往往就越多。如目前就有许许多多的市场传闻铺天盖地而来,明显影响了市场心态的稳定,并引导深沪股市持续大幅震荡。种种迹象表明,近期基本面本身就可能会潜在较多的变数,再加上传闻消息的影响,使市场人气逐步趋于分散,增加了盘中的抛售压力。目前管理层正在积极引导银行储蓄和社会资金入市,以改善股票市场的资金面状况和稳定市场心态,在更加适当的时候才会重新开始国有股减持试点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管理层“不希望减持影响到市场的稳定”的政策意愿。最近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APEC金融与发展项目2002年度论坛上公开否认了财政部正在进行国有股减持方案的研究工作的市场传闻。这表明管理层并不希望市场传闻对二级市场走势形成太大的冲击。其实证监会停止执行原来的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也是迫不得已的,自去年6月底韶钢松山(相关,行情)、江苏索普(相关,行情)、沧州化工(相关,行情)分别公布其国有股减持计划以来,深沪股市迅速逆转,形成了连续性的急跌行情,而且调整幅度之大、下跌速度之快、急跌行情持续时间之长,都是深沪股市有史以来非常罕见的。结果使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受到影响、券商等机构的生存受到威胁。可见,国有股减持和管理层的严厉监管措施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在严峻的形势下,管理层就不得不重新考虑市场的实际承受能力了,证监会停止执行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表明管理层已经感觉到了继续坚持原来的减持办法是很难行得通的。只有制定出更能令市场接受的减持办法,并你里改善市场供需状况和调节市场心态,才能更顺利地解决国有股减持更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政策面潜在着较多的变数和管理层的监管措施越来越严厉,使得扩容压力、减持压力、监管压力、业绩风险等基本面因素继续共同影响大市,打击市场信心,主力机构操纵市场价格、内幕交易的空间不断缩小。如果没有政策面的引导,后市短期外围资金还不可能大量向二级市场分流的。从这一角度看,深沪股市的中短期走势将会继续受到资金面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