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向来有“一赢二平七亏”的说法,今年深沪股市跌宕起伏,令投资者如坐过山车般备受折磨,调查显示散户的亏损面已达9成。由于股市中总是少数人获利,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增强操作的主动性,投资者都应形成自己的风格。
以前有不少成功者介绍过“三三制”资金分配法,即分别用三分之一的资金申购新股、长线投资和参与短线热点。今年,由于新股都采用市值配售,据说新“三三制”改为现金、国债或其它资金信托产品、参与短线热点的资金各三分之一。当然,这一比例并非一成不变,在投资者有较大把握时,可能临时调整投资结构,如盘中热点持续活跃、市场机会增多时,入市资金会相应增加;而当行情清淡、缺乏参与价值时,则增大现金比例。
也有一些投资者心无旁骛地长期运作一只股票,据说效果也不错。其方法是先透彻研究某只股票的基本面,然后在其具备投资价值的区域介入,待涨至偏离合理价值时卖出;若买入后股价下跌,则加码买进,直到反弹后保本或盈利时才卖出。以笔者身边的一个朋友为例,他在沪指1760点附近少量买入某只股票,不想此后该股随大盘一路下跌,由于他素无斩仓的习惯,加之看好该股的潜质,待股票急跌后不断加码,同时参与配股与分红,上周,在沪指处于1430点附近时,他宣布已成功扭亏。
此外,有些投资者采取耐心等待机会、一年只做几个波段的方法,或者买入超跌绩优股后等待年末分红派息等,均是值得借鉴的思路。另有一些惯于做短线者,或者留意追踪某些热门题材,或者参考定期报告公布的股东人数推测持股集中度,或者根据股票一段时间内的换手率推测主力持仓成本,或者根据市场资金流向跟踪短线热点,或者根据某几项技术指标给出的信号决定进出时机等,不一而足。
也许别人的经验难以简单套用,也许在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中会不断犯错,不过,只要有适当的纠错和避险机制,犯错并不可怕。正如投资大鳄索罗斯告诫其基金经理那样:对趋势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当你正确时获得了多大利润,当你错误时少亏损了多少。
作为市场主力,基金与券商也在探讨合适的盈利模式,如从集中持股到分散投资、围绕某一行业进行筛选并试图重点突破、尝试指数组合投资等,逐渐显示出个性来,相信中外合资基金与券商面世后,其投资的个性化特征将更突出。
当然,市场是变化的,一段时间内投资风格是否有效要接受市场考验,不过,在勤于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个性化的投资方法,对操作实践只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