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涨是对前期超跌行情的修复
从本质上看,笔者认为近期B股上涨是对前期超跌行情的修复。而从外因看,大盘的上涨与降息的滞后效应及场内部分被困主力利用投资者对"两会"的利好憧憬诱多自救有关。
B股春节长假开市后,市场对降息反应淡静,大盘也仅是"弹"花一现。但从历史走势看,降息对银行存款仍有挤出效应,只不过其对股市的影响较为滞后。据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个人金融部统计,新春开市首日从银行储蓄帐户转入证券保证金帐户的高达近千笔,转帐金额2400万元,比去年日常转帐业务量增加一倍以上。农行上海分行的95599电话银行当天也办理了747笔银证转帐业务,转帐金额超过3000万元,约为日常交易量的5倍。降息对股市的滞后影响可从深深房、华新水泥、深南玻等地产股及建筑材料股大幅走强可得印证。
政策面的不明朗仍将困扰B股走势
从B股的政策定位看,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在人大会议上答记者问时曾提到B股发行工作以及B股市场的定位工作中国证监会一直在做。但B股市场对此反应麻木,大盘波澜不兴。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已一年,有关B股的后续政策均"只闻楼梯声,不见玉人来"。市场人士认为,B股开放政策的阶段性效果偏差是后续政策难产的根本原因,而B股扩容及重新定位短期内仍难以明朗,定位不明仍将使得B股走势缺乏方向。
在本周一举行的人大记者招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可以研究设立一个合格的金融机构,把境内居民外汇集中起来,投资到香港的股市。这使得昨日香港H股红筹股出现大幅上涨,而B股走势大幅落后于A股。而目前香港H股平均股价及市盈率仅B股的三分之一,从中长期看,H股仍对B股构成较大的比价压力。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规范发展及解决国有股等历史遗留问题仍将是今年的主旋律。目前国有股减持等困扰股市的根本问题仍未明朗,使得场内外主力不敢大举介入。
蓄势后仍可随A股上探
近日沪深B股走势明显缺乏独立性,个股也随A股亦步亦趋,市场散户特征明显。从盘面看,本轮上涨的动力主要是一些前期超跌较为严重的低价三线股,特别是一些预亏低价股及深市本地低价股,资金流向也明显偏向于这些三线股,而一些有业绩支撑的大盘质优股或高价质优股走势大幅落后,如粤电力B、粤照明B、鄂绒B股等,市场热点始终未能有效切换至一二线股;从资金面看,B股市场目前介入的多是一些炒一把就跑的短线投机性资金及少量的摊低成本的补仓盘,而缺乏战略性的投资性资金及主动性的主力资金。大盘在连拉六根阳线后,昨日出现了回吐调整,但从盘面看,大盘下跌抵抗,蓄势整固性质明显。目前市场人气汇聚,故预计大盘蓄势整固后,短期内大盘仍有望随A股震荡盘升。但目前沪深B股均已切入大盘自去年八月份以来所构筑的箱体,目前已面临箱内层层叠叠的解套压力,大盘难以逾越箱顶成交密集区(深证B指270点、上证B指168点左右)。
个股方面,目前三线股累计涨幅较大,不少三线股的股价已超过甚至逼近一二线股的股价,而一二线股的滞涨封杀了三线股的上涨空间。三线股难以再度领涨,目前仍有技术性调整及比价调整的要求。但从历史经验可知,三线股滞涨后,一二线股近期有望出现一定幅度的滞后补涨,如晨鸣B、本钢板B、鄂绒B股等,但当一二线股,特别是一线质优股补涨后,本轮反弹行情往往接近尾声,投资者应把握好行情节奏。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